美國幼兒園環境
去年暑假,我有幸前往美國,探訪位於洛杉磯市郊的沃德克瑞斯特幼兒園。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在環境創設上的簡易和隨性。深入了解後我發現,這並非是美國教師在偷懶,而是他們高效率工作和專業能力的表現。
環境更新周期長
美國幼兒園整體環境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年一次——經過一年的使用,材料開始變舊,為了迎接新生和下一學年的持續使用,需要把門、走廊、教室牆面重新布置一遍,並更換部分材料。
美國幼兒園班級教室面積都比較大,加上幼兒的數量少,每間教室顯得特別寬敞,四周的牆面被訂上精美、結實耐用的木質壓縮板,教師只需貼上所需的材料、標誌,牆面環境創設就完成了。
每到學年結束後,美國教師會調整班級環境中的一些簡單的裝飾材料和標誌材料。每間教室的門上都會出現充滿童趣和藝術氣息的個性設計。
美國幼兒教師在環境創設上的壓力顯然小得多。有國內教師提出質疑:「那是因為美國幼兒園根本不重視環境創設。」對此我認為,注重環境所帶來的舒適感和安全感、注重工作效率而非環境的觀賞性,是美國幼兒園環境更新周期長的主要原因。
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美國幼兒教師在材料的選擇上很「懶」。他們很少用原始材料或低結構材料進行加工設計,而是青睞使用現成的裝飾材料和教學材料。當問及材料的來源時,教師自豪地告訴我,幼兒園都有專門為教師提供教學材料的網站,上面有大量實用性強的材料,幼兒園會根據班級教師的需要進行統一採購。
教師很容易就能得到與教學內容配套的材料,設置相應的環境。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較低的位置懸掛各類認知掛圖,讓孩子自由認讀字母、阿拉伯數字和表情圖案,既減輕了教師設計、製作材料的時間,又能及時滿足了孩子的學習需要。
又如,如果教師要裝飾牆面,他們可以選購某種顏色的卡紙,剪裁成和展板一致的大小,將其訂在壓縮板上,接著用專用的花紋紙在四周貼上漂亮的花邊。
巧妙的裝飾
美國幼兒園基本環境一年更新一次的傳統,並不意味著教師對班級環境漠不關心,環境的變化常常發生在展板的使用上。美國大多數幼兒園實施主題課程,在不同的主題下,教師會帶孩子閱讀不同的繪本、開展與主題相關的學習活動,完成創意美工,其間產生的作品就可以直接拿來裝飾展板。
比如,在「國旗」主題下,用孩子們的國旗作品製作成「自由國度」(land of free)的牆面。
教師同樣用孩子們平日裡小組藝術活動中的作品巧妙地裝飾班級的走廊,使環境充滿了童趣。
在參觀沃德克瑞斯特幼兒園期間,入園接待處的背景牆令我印象深刻。背景牆上貼滿園長、副園長和所有教師的肖像畫,每幅肖像畫下標有他們的姓名。副園長安娜女士告訴我,這面「肖像牆」是一個8歲小女孩的作品。她把每位教師在自己心中的樣子描畫出來。安娜說:「所有的教師都很喜歡這幅作品,我們決定將它張貼在這個顯眼的位置,鼓勵師生體會愛的定義和師生間的美好情誼,以此告訴大家幼兒園是一個溫馨、舒適的地方。」
簡易的區角
小組活動時間,一位教師帶著五六個孩子在學業工作區輪流完成數學、詞彙等學習任務,並填寫學業工作單(Academic work sheets);另一位教師指導五六個孩子進行藝術活動(Teacher directed art),完成美工作品。其他幼兒則自由進行開放活動(Open centers),也就是區角活動。
美國幼兒園主要有5類區角活動——桌面遊戲、閱讀活動、建構活動、粉筆寫畫和娃娃家活動,每一區域的環境都異常簡易。桌面遊戲區內的每個桌子上放置有6個矩形玩具盤,玩具類型多樣,如建構類、益智類、數認知類和科學類等。
區角材料都是現成的,教師不需要花時間製作另外的學習材料,而是專注於觀察孩子日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為他們選擇更豐富、更適合的材料。
美國幼兒教師堅守「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理念,他們「通過簡易的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以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實踐經驗,值得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反思與借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434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