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愛如山,大愛無疆;有人說,父親的愛是一顆不落的星星,溫暖幸福的微笑永遠蕩漾在我們的心裡。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多數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繁忙、威嚴的,孩子與爸爸接觸交流的機會比較少。
父親節又要到了,快把下面的家庭親子遊戲分享給老爸們吧!一方面可以增進父子(女)之間的情感,還能鍛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
(前方高能,都是一些大運動量的遊戲,建議爸爸們養精蓄銳,儲存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喲。媽媽這時候最好的事情就是拿起相機,記錄下父子之間美好的互動。)
遊戲一:枕頭大戰
遊戲玩法:爸爸拿一個枕頭頂在頭上或肚子上,孩子拿一個枕頭向爸爸衝過來,看看能不能將爸爸衝倒。如果沖不倒,孩子還會發出第二次、第三次進攻。感覺差不多的時候,爸爸就讓孩子衝倒一次吧,給孩子一種成就感。
孩子的收穫:看來我的本事真是越來越大了,力量越來越強了。
爸爸的收穫:寶貝開心,自己累一點也沒關係,心情也很不錯。
溫馨提示:如果在床上進行遊戲,要注意避免孩子跌落床邊以及碰撞床頭喲。
遊戲二:鬥牛士
玩法:找一塊布單,最好是紅色的。爸爸拿著布單,讓孩子往你這裡沖。不妨事先看看電視裡面的鬥牛士是怎樣戰鬥的,讓孩子有直觀的印象,再來玩這個遊戲。
孩子的收穫:可以像牛一樣進攻、打鬥,真過癮!
爸爸的收穫:寶貝太棒了,勇氣滿滿,還懂得進攻,太有成就感。
溫馨提示:這種橫衝直撞的遊戲,一定要在空間比較大的地方玩,避開電視、桌角、花架子、窗戶等。
遊戲三:沙發蹦床
遊戲玩法:孩子站在沙發上,和爸爸面對面。爸爸兩隻手分別扶住孩子的腋下,高高地舉上去輕輕落下,然後教孩子腿向下彎曲,蹬直,爸爸幫著跳起來。藉助沙發的反彈力量,可以節省一些力氣。
孩子的收穫:感覺真的像跳蹦床似的,好刺激啊!
爸爸的收穫:鍛鍊了胳膊的力量,不過玩多了,胳膊有點酸疼。
溫馨提示:希望你家的沙發是張好沙發。
遊戲四:像考拉一樣
遊戲玩法:孩子坐在爸爸的腳背上,雙手緊緊抱住爸爸的一條腿,爸爸就這樣帶著寶寶在屋子裡走來走去。累的話,換一條腿接著玩。如果爸爸力氣足夠大,還可以上下或者左右移動腿,讓孩子感覺自己在玩爬竿或者鞦韆。
孩子的收穫:爸爸的腿好結實、好健壯呀,抱著這樣的大腿感覺真安全!
爸爸的收穫:整天坐在辦公室里不怎麼走動,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鍛鍊一下。只是太消耗體力,堅持的時間不長。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玩起來沒完沒了,爸爸可以提個要求,從哪裡走到哪裡,遊戲就結束了。
遊戲五:大眼瞪小眼
遊戲玩法:爸爸和孩子對視,看看誰能忍住不笑。如果再湊近點,還能看一看自己的影子照在對方的眼睛裡是什麼樣子的呢。
孩子的收穫:和爸爸的眼神交流的感覺很特別,從來沒試過跟爸爸對視那麼久
爸爸的收穫:看著寶寶天真無邪的瞳仁,心靈也可以得到凈化!
溫馨提示:遊戲時間不要太長。爸爸可以多笑,並且每次成功後都給孩子誇獎,激起他的好勝心。
遊戲六:和孩子一起回憶
遊戲玩法:爸爸坐在沙發上或躺在床上,一邊摟著孩子,一邊向他發起提問。比如,今天媽媽帶你去哪兒了?和哪個小朋友玩了?看到什麼了?告訴爸爸吧。爸爸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新鮮有趣的事情講給孩子聽。
孩子的收穫:有時候回憶是很美好的事情,和爸爸一起分享,快樂會成倍地增加。當然,有煩惱的事情也可以向爸爸訴說,痛苦就減輕了一半。
爸爸的收穫:意外地得到了很多「情報」,而且發現自己還是寶寶很重要的依靠呢。
溫馨提示:過程中,爸爸不妨多對孩子的話作回應或者提問,能更多的引起他回憶的興趣。
遊戲七:擺棋子
遊戲玩法:爸爸把平時玩的圍棋拿出來,用棋子和孩子一起拼擺圖形。比如,圍成一個圓圈,圍成一個正方形,或者圍成一棵樹,比比誰圍出的圖案更有創意。
孩子的收穫:想不到這麼簡單的棋子,還能變出這麼多的花樣來。
爸爸的收穫:原來棋子也能充當好玩具,而且發現小傢伙想像力還很豐富呢。
溫馨提示:除了圍棋,還可以多種棋類一起玩,如象棋,西洋棋等,更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遊戲八:打中爸爸
遊戲玩法:爸爸坐在地上或床上。孩子可以將自己的手比劃成小手槍,從不同的地方對著爸爸瞄準。孩子嘴裡喊一聲:「叭——」爸爸假裝被子彈擊中,應聲倒下。然後坐起來接著當靶子。
孩子的收穫:「拿」手槍的感覺超好,像解放軍一樣,還能過一把射擊的癮。
爸爸的收穫:倒下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如果感覺很累,還可以延長裝死的時間。
溫馨提示:孩子的玩具中肯定有手槍,尤其是男孩,所以爸爸們需要跟孩子說清楚遊戲與玩具手槍的區別,並且解釋玩具手槍的危險。
遊戲九:拇指打架
遊戲玩法:爸爸和孩子分別伸出大拇指來,然後分別將其他的4個手指互相扣好之後,試圖用自己的大拇指去壓住對方的大拇指,誰先壓住對方就算贏了。贏的一方馬上拍一下對方的手背。
孩子的收穫:要想贏爸爸,反應要足夠快呢!
爸爸的收穫:坐著玩就可以了,運動量不大,又很有趣。
溫馨提示:在手指上塗鴉一些可愛的卡通人物,遊戲更有趣味喲。
遊戲十:比賽投籃
遊戲玩法:準備一個小筐,放在合適的位置。再團一些紙球,或者將襪子捲起來,或者找小玩偶,和孩子一起往筐里投,看看誰投得准。
孩子的收穫:原來投不同的東西時,要用的力氣是很不一樣的。為什麼?
爸爸的收穫:看到寶寶開始動腦子了,欣喜之餘對自己說:「別著急,讓寶寶先自己琢磨」
溫馨提示:當孩子持續受挫時,要多鼓勵鼓勵和示範。
遊戲十一:傳話遊戲
玩法:爸爸想叫媽媽做一件什麼事情(可以有趣一些),就在孩子的耳朵邊悄悄說一句話,讓他去把這句話小聲地說給媽媽聽。然後媽媽大聲說出孩子傳的話,或者按照傳話的內容去做事,看看孩子傳的話對不對。
孩子的收穫:原來傳話那麼有趣,媽媽還能按照我說的話做。
爸爸的收穫:面對小傳聲筒,說話的效率越來越高了,真開心!
溫馨提示:當媽媽做完動作後,爸爸可以問寶寶媽媽做得對嗎?讓孩子做判斷,表達自己的想法。
遊戲十二:大嘴咬手
遊戲玩法:爸爸張大嘴假裝大怪物,或者將雙手的掌根部位對攏,手指張開,像大嘴一樣。如果孩子的動作不夠快,就被「大嘴」咬住。
孩子的收穫:要想不被大嘴咬住,反應一定要非常靈敏呢。
爸爸的收穫:不必消耗什麼體力,動動手而已,就能讓寶寶開心地笑。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的手真被咬住了,家長可以讓孩子表演一個自己擅長的節目或學個動物叫,增加遊戲的樂趣。
小編有話說:相關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不高興或生病的時候,更多是去媽媽那裡尋求安慰;想玩的時候,更多的會去找爸爸。特別是2歲以後和爸爸一起遊戲,孩子會表現得更興奮、更激動、更投入。可能是因為爸爸和孩子玩的時候,更多的是玩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遊戲,不像媽媽更多的是做傳統的、安靜的遊戲。而且,這種不同於媽媽的遊戲方式,可以滿足孩子積極的情感需要,讓孩子變得更加活潑開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53544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