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幼兒階段,您還記得您年幼時的幼兒園老師嗎?或許您不記得了!您會說:「我那時那麼小,我哪知道?」而就是因為孩子年紀小,所以通常是家長代為幫孩子決定第一間學校,但如果日後家長在選擇園所時,沒有政府的把關與考評,家長又該如何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幼兒園宣傳單和招生方式中,為自己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園?
日前食安問題,人們吃下肚的黑心油都還有合格証明,那如果日後的幼兒園評鑑審核未過卻依然有政府的補助,就像帶孩子進入不合格的黑心幼兒園,親愛的家長,您安心嗎?
「教育」不該成為業者賺錢的工具,「教育機構」也不該以降低成本方式來運作。經營私立幼兒園中,業者最大的花費其實是幼教師的薪水,但其實相信一般人都知道有「牌照」的比較貴,所以當以往的「幼稚園」和「托兒所」被教育部共同整合為「幼兒園」後,業者也必須聘任有「牌照」的幼教師入園教學,那無疑是加重園方的經營成本,所以原本走在亞洲先端的台灣幼教,現在開始被某些業者反彈,要求政府修法,業者希望在未來幼兒園中,不需要有「幼教師」的存在,這無疑抹殺了幼教在台灣日後的進步!
因為之後在幼兒園的教師,不用幼教師資培育、不用修幼教學程、不用考取專業証照,那我想日後應該會看見更多所謂的幼兒園教師,並不是真正的幼教合格教師!而且還必需汲汲營營地街頭發傳單,為園所生意招生,而不是在班級內致力照顧我們的孩子。而工作上受到業者經營壓力的園內老師,又會培育出怎樣的孩子?原本滿腹熱忱的幼教師,在超工時低待遇的環境下,原本充滿熱情的幼教理念又會怎樣被扭曲?
難怪越來越多在台灣師資機構培育出來,有考取專業証照的幼教師,在台灣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公幼的職缺又總是僧多粥少,只好選擇到新加坡和國外園所就業;或是直接放棄幼教夢想,轉行另謀他處,這難道不也是台灣人才的流失嗎?
而業者在希望收取越來越多幼兒,賺取幼兒學費又降低人事成本的同時,又能給孩子多少幼教品質?園內的「硬體」設備和「軟體」幼教師資,都是提供孩子教育的重要環節,難道真的都不重要嗎?
日前保母不當照顧嬰兒新聞層出不窮,政府開始推廣保母教育訓練,希望父母找有執照的保母,甚至鼓勵爺奶顧孫也可以參加保母課程、考取保母証照,但如今卻修法,讓幼兒園裡的幼教師不再需專業証照,忽視幼師培育潛移默化的歷程,這不是很本末倒置的做法嗎?
培養一位專業的幼教老師,是需要長期「知、情、技」三方面的薰陶,幼教師需要有確實的幼教知識與概念,所以需要上課及不斷地進修;也需要真心喜愛孩子,並能在教室中發揮教學技巧,將課本上的學理與教學中的實務結合,為幼兒設計有趣的課程,讓幼兒在遊戲中不斷「做中學」,並在潛在教育中,幫助幼兒建立良好品格與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更需常與家長對話、落實親職教育,傳遞給家長所需的幼教觀念與教養方式。
所以,幼教師需修習完畢教育學分與學程後,再至幼兒園現場實習半年,通過幼教師愛孩子的「情」和實務試教的「技」後,再通過國家考試,考取幼教師「知」的証照,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合法幼教老師!但教學的生涯是漫長的,考取証照的幼教師不代表結束,幼教師也需不斷地研習進修,更新教育新知與資訊,但如今業者卻希望在修法後,讓幼教師在園所的必需性消失,讓現有園內的一切就地合法化,讓不合格變合格,讓合格的出局,實在真的很讓人擔心台灣幼教未來的發展!
懂得提升自我價值,不斷求取新知的老師,才能帶領孩子探索未來的世界,也幫助幼兒肯定自己的價值!
孩子是塊海綿,你給他什麼、他就會吸收什麼!看看我們天真可愛、懵懂無知的孩子,從懷孕出生到捧在手心的寶貝,終於要離開父母雙手,進第一間學校了!而親愛的家長,您想幫孩子選擇怎麼樣的學校?您希望您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師,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
台灣幼教的進步,需要你我的護航。真的希望有更多人看見幼教的專業。塑造孩子的教育,最底層的積木若沒放穩,又該怎麼建築堅固的高塔?
但如今,沸沸揚揚充滿爭議的幼照法修正案即將就要進入一讀階段了,五月前若三讀過後就要實施了。我們期待幼照法能專業而非營利地修法,希望立委們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希望社會大眾能一同來關心孩子的受教權、希望台灣幼教能真的在「幼托整合」後,突破這次衝突的危機,將危機視為轉機,勇敢向前邁進!
(作者畢業於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現職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