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拿子女教育當賭注?土著權威組織促請政府廢棄統考惹爭議

(謝詩堅)一向只關心和鼓吹維護單一族群權利的土著組織,竟令人意料之外地在4月2日舉行圓桌會議,

主題是:「統考存廢爭議性」。大會在預料中通過議案促請「政府正式拒絕承認統考文憑,因為統考不符合教育法令下的教育政策等等」。

究竟「土著權威組織」(Persatuan Pribumi Perkasa)(簡稱Perkasa)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組織?它的權威又是在哪裡?

它的發起人依布拉欣阿里是善變的政治人物。1951年出生於吉蘭丹,最初參加伊斯蘭陣線(Berjasa(1978-1981)。這個黨是從伊斯蘭黨分裂出來的,由當時的吉蘭丹州務大臣納西所組織。在吉蘭丹參選演成巫統、伊黨和伊斯蘭陣線的三角戰,伊黨也在這場選舉中(1978年)失利,失掉吉蘭丹州政權改由國陣執政。

吉蘭丹在國陣執政下,依布拉欣阿里又跳入巫統(1981-1991),繼之轉去46精神黨。在1990年大選失敗後,依布拉欣阿里又跳槽回巫統(1991-2003)。

到了2008年,他正式加入伊斯蘭黨。也是在這一年,他代表伊黨再度當選巴西馬國會議員(在這之前,他有兩度當選國會議員)。這一年(2008年)剛好是反對黨颳起反風而一舉奪下5個州政權,國會議員也躍增至82席(包括依布拉欣在內)。

可是依布拉欣是拴不住的野馬,他在2009年發起組織土著權威組織,是一個倡導馬來人至上的非政府組織(又離開伊黨成為獨立人士)。

在2014年時,依布拉欣聲稱其組織已有42萬名會員(到底是否有此數目不得而知)。但無可否認的,這個組織成立後十分活躍,也似乎是一個不親華的組織;更對凈選盟的運動給予反擊和打擊。由於行為偏激,出言不遜,因而被外界形容為種族主義的組織,也被形容為「激進主義」的組織。

土權有政治議程

本來一向以來土權組織並未觸及華教問題,但在此時渲染此課題顯然是有政治議程的,為朝野政黨解圍。

與此同時,我們也意外地讀到一位主講者的論調是荒謬與站不住腳的。

這位身為國民大學族群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的張國祥近乎信口開河地說:「部分華裔家長明知道統考或獨中非國家教育體制主流,卻還是把孩子送入獨中念書。接著他們又企圖利用政府『凡事可商量』的心態施壓,要『魚與熊掌』都兼得。

「雖然政府至今沒有官方承認統考,但統考生仍得以進入私立大學深造。倘若往後政府承認統考就會出現統考生在政府大學『搶灘』的事件。在政府大學名額有限下,就會發生種族鴻溝進一步擴大而更難以修補。」

張國祥的言論一邊是責怪一些華文中學不願接受改製成為獨中,把自己孤立在國家教育制度外;另一邊顯露出獨中的存在和對統考的承認是不必要的。

獨中華教體系較完善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最主要的是,1961年的教育法令,將華校切成兩半,歸順的則成為國民型中學,不歸順的成為獨立中學。

至於家長送孩子進獨中是有正當的理由,這也是教育法令允許的。

其一,獨中有較完善的華教體系,但也不忘推行三語教育。

其二,因為國家的教育政策有了改變,在70年代中期後全面推行國語教學,也就觸動家長將子女送進華校,亦有部分進入獨中。

其三,家長也知道獨中生有另外的出路,海外也有市場,也就不堅持一定要進國民型中學和政府大學。

其四,每個家長都不會拿孩子的教育當賭注,絕不可能故意送孩子進獨中,然後通過抗議和運動迫使政府就範,這樣的時代已過時了。

正由於家長是堂堂正正將子女送進獨中,也對獨中教育有信心,根本不存在「故意心態」,因此張國祥的怪論是不公平也是沒有根據的。

如果我們相信文化是多元性的,教育也是多元性的,那麼多元教育又有何不當之處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724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