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幼兒身心的發展,認識自我,把握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正是環境的有效互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多元化參與。《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師要正確地審視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利用生活中的細節為幼兒創設能「對話」的活動環境,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經驗布置調整環境,讓幼兒成為活動環境的主人。
如:在國慶節主題牆創設中孩子們覺得要為祖國慶祝生日做一個大大的蛋糕,用皺紋紙球拼成的地圖就是孩子們一起製作的大蛋糕,下面是孩子們畫的自己,抬起頭正在為祖國慶祝生日。
同時孩子們也製作了許多的蠟燭和天安門,並投放到了美工區作為展示活動。主題牆與區域之間也有效的聯動起來。
當我們和幼兒一起共同創設主題性環境時,幼兒會在與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逐步形成與集體合作的意識。也可使幼兒很大程度上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管理和更新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它包含了班級教育教學過程的痕跡,是教師、幼兒、家長共同學習和成長的見證。隨著主題教學的不斷深入,班級的環境也會隨著主題教學的開展而更新和豐富,教師需要及時地抓住這個「隱性教育」的資源,為幼兒提供充分表現、觀察和學習的機會與空間。
如以下系列圖(按時間軸排列):
開學初:我長大了
教師節:我愛老師
中秋節
重陽節
秋天的秘密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在互動中學習,並獲取知識。這樣,幼兒才會在與環境互動的「平台」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如:多樣的作品展示
樓道牆面
作品的裁剪
作品展示時背景的搭配
單個或者集體作品的呈現
幼兒作品冊的整理
再如:其他環創
天氣預報板
家長園地
區域規則
在以後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我會更加關注幼兒的表現,傾聽他們的想法,及時敏銳地覺察幼兒提出的問題、困惑和需要,及時給予適當地支持、引導和幫助,與幼兒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並正確把握好自己在創設環境活動中的角色定位,為幼兒創設真正的能與之「對話」的活動環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