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乍暖還寒,正是亂穿衣的季節。《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對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在您的班級設置一個氣象區正是當時。那麼,一個氣象站都包括哪些內容?可以如何設置呢?今天Summer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氣象區的那些事兒。文章思路
1. 設置氣象區的目的
2. 氣象區的常見內容
3. 氣象區的常見操作形式(附大量圖示)
4. 更有含金量的氣象區「特別設置」(氣象統計、天氣播報員、愛心提示牌)
1. 設置氣象區的目的
天氣預報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內容,孩子們逐漸開始關心溫度、關心天氣、想要了解各種天氣情況。
設置「天氣預報區」、「氣象區」有助於幼兒了解基本的天氣符號、認識溫度、能看懂媒體播放的天氣預報,並嘗試記錄當地的天氣預報。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把動物的反常現象與氣象變化結合,初步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
2. 氣象區的常見內容
氣象區的常見內容包括:日期、天氣、溫度、污染指數、穿衣指數、適宜活動、今日天氣、明日天氣、溫馨提示、風向、播報員人名等等。(以上內容可根據實際空間大小和幼兒情況來選擇,沒有必要全都做)
3. 氣象區的常見操作形式
常見的操作形式主要有插卡式、粘貼式、指針式、夾夾子、轉盤式。
插卡式和粘貼式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是類似的,大多採用不織布+魔術貼、掛鉤、透明卡帶、大頭針等形式。以下為圖例。
圖釘式(大頭針式)使用此方式時請注意安全。
透明袋子插卡式
插卡常用天氣
粘貼式
掛鉤式
指針式
指針式+插卡式
指針式+粘貼式
夾夾子
轉盤式
4. 更有含金量的氣象區「特別設置」
除了以上的常規設置之外,想讓氣象區發揮更大價值、挖掘更深層的潛力,我們不妨參考下面三個思路。
1. 天氣統計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早在千年前,先人們就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是集天象、物候、時令和大自然變化規律為一體的知識體系,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璀璨文化。那麼二十四節氣從何而來?
就是從日積月累的觀察、統計、總結、分析中來。
所以如果加入「每周天氣統計」、「每月天氣統計」、「每季度天氣統計」,等等等等,寒來暑往,每天的氣象就這樣被記錄下來,孩子們對於全年的氣候變化會有更深入的認知,氣象區的意義就更大。
有心的老師們可以再加入一個「特殊天氣時的動物反常行為」,引導幼兒觀察和記錄的話,相信總結一個更符合當代時令的二十四節氣也不是不可能。
2. 天氣預報播報員的設立
記錄天氣的同時,鼓勵孩子學著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不僅提高他們對各種天氣狀況的認識,而且能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為了能給每位孩子提供播報的機會,可以按照孩子們的字母標記循環下去,讓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是哪一天的氣象播報員。每周播報結束後,可以請孩子們對這個星期的播報員進行評價,評出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播報詳細、播報準確的播報員。比如: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報員XXX,現在由我來播報今天的天氣。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天氣情況是xx,溫度是xx度。今天溫度較高,請大家戶外運動後,要多喝水,今天的天氣播報完了,謝謝大家!」
3. 保健醫或者老師的愛心提示牌
氣象區不僅孩子們可以參與,班級老師和保健醫也可以加入。比如適宜最近天氣吃的食物、雨雪天氣時注意路況、乾燥天氣時多喝水、疾病多發時的防護方法等等,讓幼兒和家長感受來自幼兒園的溫暖,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關心他人。
氣象區不在多大,不在布置得多麼花哨,而在於引導孩子回歸自然、關心自然和他人的心。相信每一個這樣的人,心地都會更加溫柔、更加寬容仁愛。
從今天起,
做個幸福的人,
關心天氣和溫度,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