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款幼稚園體能遊戲,幼師必收藏!

一、拉小豬走

目的:練習蹲著走,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準備:藤圈4個,小豬頭飾若干,「豬圈」若干。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兩隊,各隊兩名幼兒為一組,1、2報數,第二名幼兒扮演小豬並戴上頭飾,第一名幼兒扮「拉豬人」拉著藤圈向前走,」小豬「蹲著走。全體幼兒邊拍手邊說兒歌:」耳朵大,眼睛小,豬的全身都是寶。快拉小豬進豬圈,小豬小豬要走好。」把「小豬」送到端線的椅子上坐下(進豬圈),扮拉豬人的幼兒跑回把藤圈交給第二組,依次進行。

規則:「小豬」必須蹲著走,不能站起來

二、趕豬入欄

目的:讓幼兒學會側向擊球的方法,培養幼兒擊球的準確性和判斷能力。

準備: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個。

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隊,成四路縱隊站在兩端。一隊和三隊面對站立,二隊和四隊面對站立。聽到口令後,由一、二隊兩名幼兒雙手握緊木棍上端,身體側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將球(豬)向前擊波滾動,使球(豬)依次從凳子旁滾過,直至球滾到第三、四對幼兒面前,互相接替,滾球幼兒到排尾站好。遊戲繼續進行,直到一隊、二隊幼兒根三隊、四隊幼兒互換場地。最後,速度快者獲勝。

規則:

(1)球必須依次從凳旁滾過才能有效。凡球未滾過者,必須重新使球滾過。

(2)不准用腳踢球。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選擇適當距離及球的重量、大小,並告知幼兒撥球力量要適當。

三、小小守門員

目的:鍛鍊幼兒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準備:甲隊每人一個球

玩法:將幼兒分成甲、乙兩隊,各成一列橫隊,距6米相對站立,各隊隊員左右間距1米。甲隊每人腳下各放一個球,乙隊隊員雙腿開立,與左右同伴腳抵腳(如圖)。

遊戲開始,甲隊幼兒同時踢球射門,乙隊幼兒進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腳擋球,踢回)。射門成功(球過乙隊防線),一個球得一分,教師記下總分。然後甲、乙兩隊互換位置,交換射球,守門。射進球多的隊獲勝。

規則:

(1)射門時必須站在線外,只能用腳踢,不能用手扔。

(2)可以直線或斜線射門,但必須設在有效範圍內,即兩端守門員的外側腳之內。

(3)守門員不得離開守門去去堵截。

可根據幼兒年齡活動做基礎,適當縮短或延長射門距離。

四、對碰球

目的: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鍛鍊幼兒的手臂肌肉。

準備:皮球若干個。

場地布置如下:

玩法:請4名幼兒分別站在甲、乙、丙、丁處拿1隻皮球,甲丁為一組,乙丙為一組。聽教師口令,甲將球滾向丁,丁將球滾向甲,半路兩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動作相同。撞球多的組獲勝。

此遊戲也可以在桌子上進行,幼兒各站一角,方法同上。

一:沒有鼻子的"大象"

目的: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的幽默感,並在歡笑聲中培養幼兒對拍子歌曲的演唱興趣。

玩法:

一半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幼兒扮演小豬站圈內。

—小節,在圓圈上幼兒邊唱邊拍手(一拍一下)。扮演小豬的幼兒身體向前傾,兩臂屈時,兩手按在耳朵上,做大耳朵狀,一拍走一步。

—小節,「小豬」邊走邊兩手在身體兩側下垂成圓弧狀,做很胖的樣子。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小節,「小豬」動作同—小節,圈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小節,「小豬」在原地上左手叉腰,右手伸食指在右側點一下。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小節,「小豬」邊拍手邊走,尋找一個圓圈上的幼兒。

五、五指歌

目的: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獵手,隨著歌詞做動作,其他幼兒雙手隨歌詞節奏,逐一伸屈。——小節,「獵手」做打槍動作,瞄準誰,誰立即做松鼠動作跳出。——小節,幼兒隨歌詞自由創作表演。

—小節,「小豬」和一幼兒互相指著鼻子交換位置,交換角色。

六、小雞吃米

玩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雞舍,扮演小雞的幼兒站在圓圈內。另選一名幼兒扮演飼養員,手拿一些小硬紙片或是小塑料茶塑當米,站在圈外。前奏時做好準備,歌曲開始,「飼養員」邊唱邊隨節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撿,我也拾」時,「小雞」出圈爭拾。音樂結束,拾得多者獲勝並當「飼養員」。

七、小魚追小蝦

玩法:幼兒圍成圈圓,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小魚小蝦。音樂起,「小魚」追「小蝦」。「小蝦」向前跳至少三次,「小魚」必須站住不動。「小蝦」跑,「小魚」才能開始追。音樂停,「小蝦」跑到了原來的位置,並且未被「小魚」逮住者獲勝。

八、頂羊角

目的:鍛鍊幼兒的機智靈活性,鞏固已學知識。

準備:寫在紙上的算術題若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音樂開始,兩組的第一名幼兒(背上貼有算術題),隨著其他幼兒的伴唱,模仿小樣的動作:低頭、弓背、兩手下垂。先看到對方背上的題目並算出得數者獲勝。音樂再起,第二對幼兒開始遊戲。如雙方都沒有算出得數,其他幼兒就為他們拍手加油並數數。

規則:要求當觀眾的幼兒不能「打電話」。

小節全體幼兒並腿向上輕跳一下,遊戲重新開始。

九、夾包跳

目的:練習跳躍動作

準備:沙包每人1個。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全體幼兒面向圓心站在大圓圈外邊5米處,說兒歌:「小沙包,真正好,夾起沙包向上跳,一二三,用力拋,看誰得分真正高!」說完兒歌后,幼兒兩腳內側前部夾住沙包,跳躍前進,至第二個圓圈線外,用腳夾緊沙包向前拋出。沙包落在中心得3分,每向外一圈少得1分。夾拋3次後算總成績,得分最高獲勝。遊戲可反覆進行。

規則:只能兩腳夾沙包跳躍前進。

注意:教師要告知幼兒撿到沙包後記住自己得幾分,要強調教育幼兒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十、協同走

目的:培養幼兒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能力。

準備:2條1米長與幼兒腳同寬的木條,在木條上釘上2條寬鬆緊帶。

玩法:兩名幼兒前後同時站在兩塊木條上面,把腳伸進釘好的鬆緊帶內,同時邁左腳或右腳一齊向前走。為了增加遊戲的難度,在同一方向走熟練的基礎上,兩名幼兒可面對面站立,這樣,一名幼兒往前走,另一名則要後退走。

遊戲時,可採取競賽的方式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玩法:幼兒持繩球得繩端,側身伸臂朝一個方向轉動,使球快速隨身體轉動。教師喊「一二三!」幼兒則放手,使球飛出。繩球飛達距離遠的隊獲勝。

十一、狐狸和兔子

目的:訓練雙腳向上跳的能力

準備: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1個,小椅子若干把。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一名幼兒扮狐狸,幾名幼兒扮大樹站在椅子上,其餘幼兒蹲成一個大圓作為森林。遊戲開始,教師飾兔媽媽說:「今天天氣真正好,咱們到樹林裡去玩,好嗎?」幼兒們頭戴兔頭飾邊說兒歌邊雙腳跳入圓圈裡:「小白兔,耳朵長,樹林裡邊捉迷藏。采蘑菇,喜洋洋,當心狐狸莫上當!」說完兒歌后,「小兔」在「大樹」周圍跳、跑、蹲下采蘑菇,「樹枝」隨風自由擺動。當「兔媽媽」說:「狐狸來了!」「狐狸」即從家跑出捉「小兔」,被捉到的「小兔」自覺到「狐狸」家蹲下。若「小兔」蹲在「大樹」旁,表示「小兔」已進洞,「狐狸」則不能去捉洞中的「小兔」。捉6~10隻「小兔」後,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規則:

(1)"小兔「要邊說兒歌邊做雙腳向上跳的動作。

(2)當聽到「狐狸來了」,「狐狸」才開始捉「小兔」。

(3)「小兔」蹲在樹旁,「狐狸」就不能再抓它。

(9)投的准

十二、跳圈運糧

目的:練習單腳跳。

準備:沙包若干個(多於參加遊戲的幼兒)。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幼兒站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按四個方位站立。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名幼兒單腳跳到中間圓圈裡取出一個沙包,換另一隻腳單腳跳回並擊第二名幼兒的手。依次進行。做得對又快的隊獲勝。

規則:只能單腳跳,往返應換腳跳。

玩法:把繩球的繩繞於一手握球,將盒或紙箱作為靶子,擊中得分,得分最多的隊獲勝。

十三、三人五足行

目的: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

準備:小椅子2把,放在終點線。

場地布置如下:

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以3人為一組,各隊按順序排列在起點先後,面對終點線後,面對終點線後的椅子。每組3人橫排,兩邊的幼兒扮演助人為樂者,內側手相拉,中間的一名幼兒扮演殘疾人,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彎曲搭在兩位「助人為樂者」相拉的手上,兩臂搭在「助人為樂者」的肩上、教師發出口令後,「助人為樂者」駕著「殘疾人」向前跑,「殘疾人」單腳跳。至終點線時,「殘疾人」跑步繞過小椅子,3人在恢復原樣,跑回起點線,依次進行。先跑完的隊獲勝。

規則:各隊兩組間接替時,必須由前一組扮演殘疾人的幼兒,拍後一組「殘疾人」的手掌後,後一組方可起跑。

十四、竹簍接球

目的:練習運球走和接球。

準備:球若干個與參加人數相等,大鼓2個,大簍子2個。

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幼兒分成2路縱隊站在起點線上,第一名幼兒手持球。鼓得後面站一接球的幼兒,手持大簍。聽到口令後,第一名幼兒運球走至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鼓後的幼兒迅速用簍接住球,然後放在身後,運球的幼兒和接球的幼兒互換位置後,遊戲依次進行。每人接球、運球各一次,遊戲爲一遍。遊戲時間長短可根據幼兒情緒,教師靈活掌握。

規則:運球的幼兒必須到鼓前,將球在鼓上擊一下,方可離去。

玩法:幼兒將繩球的繩端,系在自己腰後部,兩人面對站立,然後揪對方的繩球,先揪到者獲勝。

十五、螃蟹賽跑

目的: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

準備:80厘米長的繩子若干根。

場地布置如下:

玩法:參加遊戲的幼兒兩人一組,兩名幼兒背靠背站立,腰部上繫上一根繩子,組成一隻螃蟹。選一對為追者,其他都為逃者。幼兒一起說兒歌:「小螃蟹,橫著跑,跑來跑去樂淘淘。螃蟹媽媽追來了,螃蟹趕快往家跑!」說完兒歌,即開始追逃。追者一旦拍及逃者,逃者便要出圈。等捉到一部分逃者後,可重新挑選追者,遊戲重新開始。遊戲結束後,捉螃蟹最多的幼兒獲勝。

規則:逃者不能出圈,否則,即算被捉。

繩球的各種玩法

目的:培養有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訓練幼兒傳球、踢球、頂球、擲球、夾球及跳躍等技能。

準備:繩球製作簡便,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間包些石子、鋸末、乒乒球、用繩線紮好,系一條50厘米左右的短繩即成繩球。

十六、繩球的玩法

(1)傳繩球

玩法:把繩球上的繩子繞球上後,將繩球放一堆,一組幼兒面對球站成一縱隊,兩腿左右分開與肩等寬站立。排頭幼兒將繩球一個一個從兩腿間向後傳球,排位幼兒把傳來的繩球一一放在身後。待繩球傳完後,幼兒集體向後轉,排尾的幼兒成了排頭,排頭再把繩球一個一個用雙手從頭上傳過去,排尾把球放在一起,直至最後。然後排尾又變成排頭,再從雙腿下傳球。遊戲可反覆進行。

(2)踢毽子

玩法:幼兒一手持繩,一隻腳站立地面,用另一隻腳內側做踢毽(繩球)的動作,連續進行。內側踢會後,可提高難度。

(3)頂球走

玩法:將繩球的繩子繞在球上後放在頭上,然後在平行線中間走,要求不得踩線或掉球,否則重走。可以進行迎面接力比賽。

(4)跳起扣球

玩法:將繩球懸掛在橫線上。球高於幼兒手臂上舉後的手指25厘米左右。原地雙腿用力跳起,用手掌去觸及懸掛得球,也可以助跑幾步,跳起觸球、扣球。

(5)空中桌球

玩法:幼兒一手持桌球板,擊繩球使之震盪,待球回落時,繼續擊繩球如打桌球一樣。可兩人對打,未擊中者為敗,換人,失分多的隊為敗隊。

(6)夾角跳

玩法:幼兒用兩腳內側夾住繩球,原地跳起,並將繩球向前拋出,看誰拋得遠或准。也可以將繩球夾在兩膝間,連續向後跳,跳得最遠者獲勝。

(7)放煙火

玩法:幼兒將繩球繞成一團,一起說兒歌:「節日到,心歡笑,放煙火,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熱鬧。」說完最後一句兒歌,幼兒用雙手或單手用力向上拋繩球,然後接住,再拋再接,連續進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413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