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放下內心的焦慮。很多和孩子處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大人們常不自覺將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也請試著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問題,以孩子的角度同理他的情緒,如此,很多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信箱、部落格裡,常出現不少老師或家長的發問信;有的焦急、有的無奈、有的迫在眉睫......尤其是在開了「親師SOS」專欄之後更是如此。每一封信裡頭,都娓娓道來一次又一次的嚴重對立,令人十分不捨。
前一陣子,一位剛出來教書的新手老師,發出這樣的求救訊號:「班級裡一切都亂成一團,跟心裡想的都完全不同。學生當著我面頂嘴、甩東西,我卻不知該如何回應......。」
也有憂心的媽媽,訴說著內心的無助感:「孩子從小二開始學會說謊,我試遍所有我想得到的方法:陪伴、傾聽、一起擬定計畫、鼓勵、提醒,甚至後來打手心、罰寫課文,還是不能改掉這樣的壞習性。我真的非常非常沮喪......。」
最讓我掛心的是這位媽媽,她說:「我是一位單親媽媽,最近我發現女兒竟然養成了偷竊的習慣?我不停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滿足孩子?可是,她已經什麼都有了啊?我該怎麼和我的唯一女兒溝通?我是不是教孩子的方式錯了?」
其實,我沒有那麼偉大。每次要回信前,我只能先用力的深呼吸一口氣,再靜靜的思索究竟該如何去幫助這些老師與家長。每個班級、每個家庭的背景都不相同,而每個孩子的個性與特質卻又是如此的獨特,實在是無法用同一個標準,來為這些殷切灼熱的眼神,提供最適切的解答。
但我也可以想像,這些班級或家庭可能現在正歷經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大風暴;身處在其中,不管是大人或是孩子,其實都受苦了。
決心改變,一切就不會太遲
身為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我明白在現代社會當一位老師,真的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這個社會總是為「老師」這份工作訂下極高的道德標準,同時卻用十分嚴苛的眼光來檢視老師。有許多的老師感到焦慮不已、有的老師心裡受傷了,於是他們只能關起教室的門窗,用冷漠築起高高的堡壘。
但是,這些老師內心還是有很大的熱情與夢想,等著被釋放出來。他們迫切需要的是協助,是具體的建議;他們需要的是能找到重新看待孩子問題的新思維,才能享受在如沐春風的師生互動裡。我也發現,很多家長他們所需要的答案,其實都藏在自己的文字裡。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會映照出我們在教養孩子時的盲點。我們常對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是長久以來對孩子不做什麼、忽略了什麼,都會逐漸形塑成孩子現在這個模樣。只是在原生家庭裡的成員們,每天緊密的生活在一起、複雜情緒全糾結在一起,自然是看不清楚,彼此都被困在走不出的循環裡。
請先放下內心的焦慮。很多和孩子處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大人們常不自覺將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也請試著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問題,以孩子的角度同理他的情緒,如此,很多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這就是《親師SOS》這本書的由來。雖然它是這些年專欄文章所集結的一本書,雖然這本裡可能有些方法您都聽過了,但是我很期盼它不只是提供您可實作的方法,而是希望能在字裡行間裡傳達一種訊息:用更貼近孩子的角度,來尋求彼此之間更有效的溝通方法、尋求更親密的情感交流。
親師SOS,代表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想改變現況的吶喊!只要有改變的決心,不斷的向著自己找問題、向著孩子探尋答案,一切都不會太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