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好的中小學是什麼樣子?在十年前,這尚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們不知道哪些中小學是德國最好的。不過,在今天,人們已經可以回答這一問題了。
2006年,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和海德霍夫基金會共同設立了「德國學校獎」(Der Deutsche Schulpreis),每年評選出1所年度最佳學校和4-6所年度優秀學校,並由德國聯邦總理、總統或者外交部長親自向獲獎學校頒獎。德國學校獎目前是德國要求水準最高、獎金額也最高的學校獎項。十年來,已經有10所學校獲得了最佳學校獎,另有51所學校獲得優秀學校獎。
這些優秀學校有哪些共同的特質呢?一起來看看。
1
重視讓學生合作,而不是競爭
在瓦爾特堡小學(Wartburg-Grundschule,2008年度最佳學校),1-2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3-4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學生可以問身邊的同學。當同學也不知道時,他們再去問老師。
這麼做的好處是:高年級學生通過向低年級學生講解內容,加深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新的學生也很快就進入了幫助者的角色。經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們既是得到過幫助的新生,也是幫助過其他學生的「小專家」。
由此,學生們可學會團隊合作,不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同時也為其他同學的進步承擔責任。德國腦科學專家胡特納指出,在一個群體差異比較大的團隊中,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更好。而在同質性的群體中,學生更傾向於將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
2
尊重學生的差異,採用個性化教學
德國中小學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學生大都就近入學。因此,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差異性比較突出。一個班裡既有會德語的學生,也有不會德語的學生;既有智力超常兒童,也有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因為不少學校實行全納教育,殘障兒童和正常兒童在同一個班裡上課的情況也很常見。
因此,能否成功應對學生的多樣性,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獲得德國最佳學校獎的學校都能成功地應對學生異質性的挑戰。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實施個性化教育。
在敘斯特漢斯小學(Grundschule auf dem Süsteresch,2016年度最佳學校),學生們在同一時間學習的內容不完全相同。每一個孩子都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該校的教師認為,教師應該向學生靠攏,即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而不是反過來。
例如,有的孩子在入學時便可以閱讀,教師便沒有必要通過講授字母而讓他感到無聊。教師們會為每一位學生製作一個「學習地圖」,以形象的方式展現出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和德語科目的學習進度。他們會定期和學生坐在一起商討下一步學習的內容。那些具有高天賦的學生可以獨自提出學習計劃並將其付諸實施,或者完成一個「專家級作業」。
3
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負責自己的學習
在敘斯特漢斯小學,就連最年輕的學生也可以自己決定,他想要單獨學習,還是和別人一起學習,想要學習什麼內容,以及在哪裡學習(在教室、學習工作室、圖書館,還是在明亮的學校大廳)。
在2012年度最佳學校——諾伊霍品基督教中學(Evangelische Schule Neuruppin),學生們獨立自主地從他們的「工作任務本」里選擇學習內容。每個人都能夠自己決定,他想在某個題目上花多少時間。每個人都有一個「公文包」(Portfolio)。他們在裡面記錄自己的學習進展,遇到的問題,並評估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水平。
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們在這裡學會的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評估的能力對於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4
重視讓學生民主參與決策
德國最好的中小學都重視讓學生當家作主,通過學生議會或學生委員會等制度讓學生參與決定學校的事務。
在羅斯托克的耶拿規劃學校(Jenaplanschule Rostock,2015年度優秀學校),由學生代表組成的學生委員會定期開會。討論的主題涉及學校發展、課程、教學、食堂飯菜、師生矛盾等各個方面。學生代表還會參加各專業教師的會議,提出他們自己對課程的看法和期待。學生與任課老師一起討論未來幾周的教學主題也是很常見。
該校的校長普朗特(M. Plant)表示:「沒有學生參與就沒有好的課程」。
由此,學生們可學會團隊合作,不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同時也為其他同學的進步承擔責任。德國腦科學專家胡特納指出,在一個群體差異比較大的團隊中,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更好。而在同質性的群體中,學生更傾向於將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
5
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跨年級合作
德國最好的學校不但鼓勵和支持同一年級同一科目的教師相互合作,還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跨年級地合作。
在羅伯特·博世總合中學(Robert-Bosch-Gesamtschule,2007年度最佳學校),教師們以年級團隊和專業領域團隊的方式合作,彼此觀摩課程,共同確定學習目標,共同制定下一年的教學計劃,在教學內容上相互協調。
因此,在這所學校,跨學科的學習隨時都在發生。例如,在六年級,有關非洲的教學主題同時出現在藝術、社會和宗教、價值和規範三個教學科目中。高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物、歷史、藝術、德語四個科目同時完成以「自然」為主題的專業論文/作業。
該校的一位歷史教師表示,我們想告別「我和我的科目」這樣的思維定勢,轉向「我們和我們的學校」。在這所學校的會議室掛著一副漫畫,上面寫著:「單獨工作是做加法,與他人合作是做乘法」。
6
將學生父母視為最重要的教育夥伴
德國最好的中小學將學生父母視為最重要的教育夥伴,重視與學生父母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父母參加學校的活動。
在羅伯特·博世總合中學,父母志願者帶著孩子們做一些團體活動。例如,在5年級和6年級,父母們帶著孩子籌備聖誕節義賣,帶領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義賣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標牌和道具等。其他的父母志願者有的與學生一起製作果醬或者在體育館玩曲棍球,有的陪著學生在黑光房間排練戲劇節目。
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父母有機會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日常生活。學校也可以將父母變成有助於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育資源。
在多特蒙德市小基爾街小學(Grundschule Kleine Kielstrasse, 2006年度最佳學校),學校早在學生入學前便開始和父母合作,邀請將要送孩子來這裡上學的父母參加父母座談會,與父母交流和孩子入學有關的問題,讓他們參觀學校,為孩子入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學生入學後的第二周,該校還會安排一個父母對話日,讓教師和父母溝通,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教師會邀請父母聽課,熟悉特定的練習形式,並讓他們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做練習。這麼做的目的是讓父母可以在家裡更好地輔導孩子。
這所學校還設有一個「父母咖啡廳」,每天在8-11點開放。在那裡,父母們不僅可以相互交流,而且還能參加一些培訓課程,例如電腦課、語言課、急救課、縫紉課等。學校還會邀請專家提供債務諮詢,向父母提供理財方面的知識。這是因為該校的許多學生來自移民家庭,有的父母不會德語,缺少理財方面的知識,深陷債務困境。
該校校長表示,為了孩子的幸福,學校希望把父母們變得更好。
結語
最好的學校為學生參與生活做準備
而不是為了考試
綜上所述,德國最好的學校鼓勵學生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尊重和接受學生的差異,並以個性化的教育應對這一挑戰,而不是通過篩選和分班生成同質化的學生群體,對其實施標準化的教育;重視讓學生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重視讓學生民主參與決定學校的事務,而不是僅僅遵守學校單方面制訂的規則;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和跨年級的合作,而不是讓教師各自為營、相互競爭;重視與學生父母的合作,將其視為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和可以依靠的教育資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269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