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開學前準備的時期,孩子也到了該去上幼稚園的年紀。若你發現你的孩子在幼稚園大門前面緊緊拉住你的手或是大門門把,哭喊著"我不要進去!";老師打電話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園裡大哭大鬧吵著要回家;或是在家裡放聲大吼"我不要去幼稚園!"的時候,你到底該怎麼做呢?
注意!也許你的孩子正經歷分離焦慮!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那得從引起分離焦慮的原因開始說起:
當孩子大約六個月大時…
依附關係
物體恆定概念
孩子在三,四個月時,開始能區別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不同,但還沒有逃避與害怕的情緒。而當孩子六個月左右,開始與他的親密照顧者(多半是媽媽)建立依附關係-看見媽媽會很開心,希望媽媽一直在身邊;而看見陌生人就會害怕,恐懼,甚至會哭鬧。
六個月左右的孩子正好開始發展物體恆定的概念,但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在這個階段如果一個物體不在他的視線範圍,他就會認知為這個東西永遠消失不見了。於是如果在這個時期媽媽或熟人離開他所處的空間,他就會以為他們永遠不會回來了。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從六個月大開始,孩子很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症-只要離開父母或親密照顧者就非常緊張,哭鬧,發脾氣;或者緊緊抓著父母或照顧者希望他們不要離開,特別黏人,固執。
而分離焦慮的症狀在孩子一歲到一歲半是高發期,之後便會逐漸減緩。
那為什麼上了幼稚園孩子又開始…?

就像我們進入新公司陌生的環境,總會有焦慮和恐懼一般,孩子進到幼稚園這個以往完全陌生的地方很自然也會排斥,不習慣,想回到最熟悉的媽媽身邊或回家。
再加上可能從小孩子身邊交往的都是他所熟悉的家人親戚,很少有與陌生人接觸的機會,一下子進到一個完全沒有熟人的環境,而且媽媽還不會留下來陪伴,孩子的自然反應就是抓緊媽媽,抗拒這個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大改變。
如何讓孩子開心快樂的愛上幼稚園?

多與他人相處
讓孩子常有機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各方的親友,鄰居,公園裡同年紀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父母等等。讓孩子提早在生活中接觸陌生人,學習與他人相處的經驗,能幫助降低身旁出現陌生人的焦慮感。
提早訓練分離
媽媽或是親密照顧者需要在孩子上幼稚園之前,提早讓孩子接受並習慣分離。從短時間開始,和孩子約定好,例如"當時鐘上長的那個針從 6 走到 9 媽媽就回來嘍"。當媽媽清楚告訴孩子時間,並確實遵守約定,孩子漸漸就可以瞭解,而媽媽也可以漸漸地將時間拉長。
建立正面印象
不要使用"不乖就把你送到幼稚園"的話語,讓孩子對幼稚園建立起恐懼及害怕的情感連結。常常提起幼稚園好玩有趣的一面,激起孩子的好奇以及正面的印象連結。
認識幼稚園
決定好幼稚園之後,在正式入學前常常帶著孩子到幼稚園外面走走,讓他看看幼稚園裡和他同樣年紀的小朋友開心玩耍以及老師親切的模樣,增強他上幼稚園的意願。同時讓他可以先熟悉環境,降低對於陌生環境的排斥。
必要時堅定地離開
如果孩子一開始哭鬧你就心軟的回頭,甚至捨不得地把他帶回家,這樣孩子便會學到哭鬧是有用的,未來情形只會更加惡化。因此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必要時要堅定地離開。
記得說再見
但在頭也不回地離開前有一件事一定做-好好地和孩子說再見。好好地告訴他為什麼要把他一個人留在幼稚園,清楚的告訴他你這麼做的理由,讓他知道你不是不要他,每一天放學時間到你就會來接他回家。

分離焦慮症若置之不理,確實會造成孩子建立依附關係以及未來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問題;但只要用足夠的愛,就能夠逐漸幫孩子克服這個人生的其中一個考驗。所以放寬心,幼稚園到了,好好跟孩子說再見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179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