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父母總是能培養出熊孩子?多是這個原因

狠愛爆| 2017-02-12| 檢舉

前些時日,偶然間讀到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簡單有趣卻又帶有小清新的味道,讓我這個向來不愛現代詩的人也翻來覆去細細品讀了三兩番。

大概看到三分之一處時,我在心裡默默吐槽:那隻小蝸牛說的不就是俺們家的小屁孩兒嘛,原來這世間的小孩如此多啊。

我那疲憊不堪的心臟剛剛得到安慰,渾身上下稍稍通體舒暢時,很快就又被文章的後半部分徹底震撼到了。

這個時候,就算熊孩子又把襪子塞到嘴裡了,還用玩過沙土的小髒手拽著我剛穿上的連衣裙傻樂呵,我也會耐下心來掏出手機p出一個萌寶出來。

我不禁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總是能培養出熊孩子,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耐心吧。

掐指隨便算,小傢夥也就人生的前三年整天在自己眼前晃蕩,粘在身上當樹懶寶寶,之後很多年,自己就會渴望他在身邊的感覺,到時候自己又會不斷地在孩子偶爾打來的電話裡囉裡囉嗦,遲遲不願掛斷,哪怕再多囑咐一句天冷了,穿厚點。那為什麼不趁現在呢,趁這彌足珍貴的天時地利人和。

有些人估計該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也想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啊,每次小傢夥各種作的時候都要安慰自己〝不要發火,他還是個孩子〞,〝要淡定,他不是笨蛋〞,就差念大悲咒阿彌陀佛了。

可是再好的心態,再多的心理建設也敵不過亂折騰的熊孩子和三四歲還不會背鵝鵝鵝的〝小笨蛋〞。

其實很簡單, 放下你的身段和地位,忘掉你的年齡和角色,

學著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花草蟲魚甲乙丙丁,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風聲雨聲鳥叫蟲鳴,抑或是放空自己,感受孩子的喜怒憂懼悲恐驚。

不恰當的說,也就是心理學中的 〝同理心〞。

若能果真如此,你不僅僅會看見早已被金錢忙碌侵佔,被自己忘記的各種幸福美好,更重要的是你陪著孩子走過了他人生旅程中最無憂無慮純真美好的孩提時光。

下次當你家熊孩子作的時候,把他那醜的認不出爹媽是誰的慫樣拍下來,說不定你自己還親手打造了一個宜家小網紅。

抑或是和他一起表演繪本書的故事,你是機器貓,他是大雄;你是學生,他是老師......然後再一起用相機哢嚓定格下來,留下你走進他的世界的時刻。

所以 日常生活 中 ,

我們 無需 太過於 苦惱急躁,就讓小蝸牛牽著我們去散步吧,當他走不動的時候,告訴他:孩子,慢點走,沒關係,我會陪著你看你眼中的世界。

你家小寶做哪些事會讓好脾氣的你焦躁難忍地炸上天?何不分享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172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