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參觀過博物館嗎?這學期就在園所做一個博物館吧!

新學期,孩子們的視野要開闊一點兒,咱們幼兒園的教學進度和策略當然也要向前邁進一步。義大利瑞吉歐幼兒教學理念提倡幼兒教育的可視化,即給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尋找具體可感的教學載體,相信各位老師並不陌生。寶寶博物館就是一種有趣且有效的課程載體,它模擬博物館的形式,在教室里布置一個展台,隨教學內容定期更換主題和展品,讓幼兒們不用走出校門就能隨堂觀展,大開眼界!

展品可以採取更受孩子們歡迎的形式,比如玩具模型、手工製作、畫報、畫片,甚至孩子們的塗鴉等等。觀展過程中配上老師的講解,再加上一些動手操作的環節,我們講課的每個主題都能更加生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歡迎搜索關注「幼師寶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免費教學資源。

下面讓我們看看國外的幼兒園都設置了哪些寶寶博物館

恐龍館

幼兒園的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恐龍啦!建一座迷你恐龍博物館可以把相關知識最有趣迷人的一面展現出來,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把枯燥的自然科學知識變成幫助孩子身心發展的技能,展台的布置很簡單,桌子、檯布、紙盒,外加一套恐龍模型就可以

和恐龍有關的畫片、圖畫書都可以派上用場。一個紙盒裡面放一些沙土、石子、貝殼,就是一個像樣的展覽箱

如果沒有恐龍玩具模型,老師們用卡紙剪出輪廓,手動塗色,效果一樣好。

恐龍館的神秘之處還在於那些大大小小的化石。化石也是可以親手做出來的喲!白色橡皮泥揉成團,再壓成餅。

將恐龍玩具模型印上去

模型在橡皮泥上留下清晰的印子,看上去和恐龍化石神似

按照這種方法還可以做貝殼化石

植物館

植物館的布置就更容易上手了。把各類植物的葉子、種子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松球、榛子、野果、樹枝、小草,種類越齊全越好。將它們擺在桌子上,每件展品旁邊別忘了設置一個名牌

蛋盒是一個看上去相當專業的展覽箱。每個雞蛋托內放一件展品,旁邊還可以做記號、貼標籤,怎麼樣,效果不錯吧!

植物可以作為一個常設展區,展品隨季節的變化不斷更換,恰好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的物候。此外,這些花草、種子擺在那裡十分美觀,完全可以作為自然角的一部分

除了實物,各種植物標本、畫片、畫報、知識卡片都可以齊上陣,把咱們的博物館充實起來

加入製作標本、繪製卡片的環節就更好了。下圖所示的植物展區收集了大量樹枝、樹葉、種子,配上紙筆等工具,儼然布置成了一個小型標本製作工坊

科學館

利用迷你科學博物館這種活潑的形式給幼兒園的孩子普及一些初級的科學常識,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萌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孩子們可以見識一些五顏六色的3D模型,對以後數理化的學習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模型的製作用牙籤和橡皮泥就能搞定。

還能夠初步了解人體骨骼構造。老師們找一些簡單的教學掛圖、醫學照片就可以。

最有趣的是能夠有機會親手操作一些光學玩具或磁鐵。這部分展區可以和感官教學、匹配遊戲結合起來,比如用放大鏡觀察一些植物種子的細部。

體會不同顏色、形狀的透鏡對光的折射效果。觀察鏡子裡的映像,把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等等。

用磁鐵去吸不同材質的東西,看看那些可以吸起來。同時觸摸各種材質的東西,如木片、樹枝、毛氈等,體會外觀與手感的差別。

各位老師是不是被寶寶博物館這種環創+教學一舉兩得的形式給打動了呢!希望大家在借鑑國外這種有趣的教學法的過程中靈感迸發,在新學年找到更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123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