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知識的幾個方法,給大家一些啟發

VIP| 2017-02-02| 檢舉

我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可見知識對我們觀念的改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可以把對我們重要的知識更深刻的印在我們的大腦中呢?以下用遞進的方式介紹幾個方法,期待給大家一些啟發:

方法一:持續重複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記憶方法,也可以說叫死記硬背。日常中,要達到把知識記在大腦的效果,我們需要持續的重複信息,增強大腦的印象。不過,很顯然,這種方法技術含量較低,也容易產生遺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的學習者嘴上在一遍一遍的重複,腦子裡卻想著別的東西:「等會兒吃什麼呀?」「有什麼好看的節目呀?」……可見,簡單的重複並沒有啟用大腦全部的資源,大腦還有很多精力富餘。

當然,如果我們是在誦讀佛經之類信息,持續重複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因為誦讀佛經講求的是進入冥想的狀態,把經文變成一種能量波動,來影響自己。

方法二:記憶法和思維導圖

這兩種方法是學習者必備的基本技能。以下我分別講講它們是如何幫助我們記憶的。

1、記憶法的目標是讓我們更完整具體的記住知識。

我們使用記憶法的時候,關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和聯想力。讓我們要記憶的知識變成形像生動的畫面、聲音和感覺。使得右腦充分激活,直接產生深刻的印象。

這個過程大腦注意力十分集中,學習的過程會很有創造力和快樂,可以完全避免學習記憶的過程中開小差的現象。

2、思維導圖的目標是讓知識記得更有條理,並將新舊知識形成互通的知識網絡。

思維導圖與記憶法的區別是,思維導圖更關注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讓我們在分析和整理知識網絡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完成知識記憶。

日常學習中,對於大量信息的記憶,光用記憶方法是不足夠的。因為思維導圖可以讓知識點相互激發和回憶,使得記憶的信息更靈活的被感知。比如,將一本要考試的書用思維導圖分析,我們的大腦會將所有的知識點重新理順和記憶。

方法三:做練習題

做習題也是記憶知識的一個進階方法。在知識被反覆咀嚼和分析之後,我們可以使用做習題的方法來檢驗記憶的效果,並發現記憶的盲點。

在知識沒有被記住的情況下,做習題會讓我們感覺很痛苦;但在知識已經被熟記,做習題可以讓我們的記憶錦上添花。

可見,習題是一種活化腦中原有知識的好方法。

方法四:閱讀同類型書籍

前三種記憶方法都是在目標知識上直接用功,實現知識的強記。從第四種記憶方法開始,我們提倡的是觸類旁通的記憶。這些方法不直接在原有知識上用功,但卻是真正記住目標知識的方法。

基於文字的局限性,我們發現如果只閱讀一本相關知識的書籍,我們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極低的。

舉個例子:十個人一起去博物館參觀,並讓每個人回來之後都認真描述一遍博物館看到的事物和參觀的感受。於是結束參觀後,每個人都很用心的描述了一遍。我們會發現每個人說的博物館都是不一樣,有的人說博物館是這樣,有的人說博物館是那樣。並不是哪個人說錯了,只是語言和文字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同時,我們聽了越多人的描述,我們對博物館的認識才越充分。

可見,即使書的作者非常認真的向你表達某個知識的概念,我們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概念的內涵。我們需要通過閱讀許多作者對同一個知識的解讀,之後,才可能對目標知識的記憶變得全面和深刻。

所以,給大家的記憶建議是,如果想對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充分掌握,一定要通過閱讀這個領域的多本權威書籍。每次閱讀新的書籍,都是對原有知識的複習。而且,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可以有效改善了複習的枯燥性。

方法五:交流與討論

這是一種更有趣的知識記憶方法。當我們開始將腦中記住的知識用於表達時,我們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就像詞彙的的等級一樣,閱讀詞彙是指看見就認識的詞語,口語詞彙是指可以用於交流表達的詞語,同時,口語詞彙是更高級的詞彙。因為可以用於表達的知識是記得更深刻的。

因此,建議大家可以找到與自己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夥伴,相互之間交流和研討知識。這將是不同的知識體系之間的碰撞和互動,對於目標知識的累積將有神奇的作用。

方法六:實踐

實踐是更深入的幫助我們記住目標知識的方法。有一個夥伴曾感慨的說,「我以前在學校英語一直學不好,現在工作中要和外國人進行貿易,才讓我真正把英語學好了。」

可見,實踐是記憶知識的動力,實踐也是檢驗記憶效果的好方法。

方法七:教授

最後我想介紹的記憶方法是教授知識。俗話說,教學相長。的確如此,如果我們真的想牢記一個領域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知道知識去教會的更多人。教授知識的過程,讓學習和記憶知識變得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教授他人的過程也會讓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舉個例子,同樣教數學,理解越深刻的老師,可以教的越深入淺出。並針對不同的學生,施於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都是由我們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深入程度決定的。

總結一下,我想說,牢記知識的方法還很多,我們可以一起來探索。同時,讓我們一起將記住的知識重整創新,助力我們自己實現人生目標。(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103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