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曾經流傳一篇搞笑「過年秘訣」,建議年輕人去拜年時帶著一個產品,裝成銷售員的樣子,只要親友一問到什麼奇怪問題,就趕快捧出產品來推銷,如此一來就可以把他們嚇跑,不敢再亂問。
秘訣獲得不少人支持轉發,搞笑之餘,似乎也提醒我們一個長久以來普遍存在的事實:有人不喜歡過新年。
長輩們可能不太理解,明明昨日對過年還很興奮的孩子,眨眼間卻變得意興闌珊,是什麼緣故?
事出必有因。他們既不是在鬧情緒,也不是在跟家人過意不去,他們在思考很嚴肅的哲學問題——我們在過新年時所進行的種種活動,有什麼意義?他們的思考結晶,也許有助於我們重新看待「過新年」這一件事情。
即使是看似無憂無慮,沒有什麼負擔的年輕人,也不一定認同:「過新年是件快樂的事」這樣的說法……
優學城堡四位中學生接受訪問,左起林昊忻、郭苑琳、張皓慷、蘇雍斌。
我不喜歡的新年
問得我身心有點累
關心
陳有萬,21歲
由於陳有萬的父親是長子,所以每逢新年,姑姑和叔叔們都會回到彭亨老家團聚,男人打麻將,女人就在廚房裡忙活兒,孩子則是玩紙牌類游戲。
對陳有萬來說,最困擾的不是過年的方式,而是過年時長輩會問的問題。基於不瞭解,或者距離上一次見面已經太久,他們問的問題,很多時候今年跟去年的一樣,去年的跟前年的一樣,前年的又跟大前年一樣,讓他覺得每年都在回答同樣的問題,而且要回答好幾次,因為每個長輩的提問都大同小異。
他們問的問題包括畢業以後的求職方向、薪水有多少、會不會很辛苦等。而且因為陳有萬唸的是媒體研究系跟公關實務相關的課程,長輩們會以為公關就是在酒吧裡工作,結果他每年都要再解釋。
不過這樣的困擾,在他來看還是可以接受,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長輩們的提問也是出自於關心,他們會從這些熱身話題裡延伸更多有意義的話題,比如問是否需要幫忙介紹工作,該怎麼預備進入職場,或提出一些忠告等,因此他也不介意他們問,只是有時候回答得累了,就想跟他們說:「我剛剛才回答了,你可不可以去問他?」
新年好處十指可數
紅包
蘇雍斌,17歲
蘇雍斌用「沉悶的新年」概括他對農曆新年所有的感受,主要原因是拜年時大家進行的活動他都不感興趣,覺得沒什麼意義。
他不喜歡看電視,也不喜歡放鞭炮。長輩們聊天聊得很開心,年輕一輩卻只是低著頭靜靜地滑手機。
「大家覺得拿著電話一直滑好像很酷,所以大家都不講話,好像在自己的世界過著自己的新年。」
更何況蘇雍斌平時沒有使用手機,出生的日期又比表兄弟姐妹晚很多,也許年紀稍長的他們還有話可聊,而他對彼此的關係的定位是:「我跟他們都不是很熟。」
別人玩撲克牌,他也不玩。所以把以上種種原因加起來,他的總結就是過個「沉悶的新年」。
平時蘇雍斌習慣把日子過得很充實,幾乎很少有空閒下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上課的日子,他每天放學後就是做功課、複習、打打球,生活在穩定的節奏裡,因此來到新年,穩定的規律被打破又無事可做,對他來說,新年唯一的好處就是拿紅包,還有獲得「不用請假的假期」罷了。
我喜歡的新年
趁新春假期好好休息
團聚
郭彤恩,24歲
郭彤恩的拜年活動已有固定模式,去親戚家——看電視——晚餐——回家,每年年初一、初二都是這樣過,過成了一種厭倦,「很不喜歡這種模式」,她直言不諱。
親戚家偶爾也會請舞獅來採青、放鞭炮,也少不了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工作、感情近況,只是平時沒什麼往來,忽然要談論這些話題,郭彤恩其實不是很想回答。有時實在沒什麼好聊,只能聊些客套話,又不能不裝做熟絡的樣子。
「假期很珍貴,難得新年放假不用工作或讀書,卻要做些沒意義的社交活動,覺得很浪費。」為了方便工作,彤恩平時住員工宿舍,只有週末會回到家裡。妹妹在國外唸書,媽媽則是長期住親戚家,幫忙照顧一位生病的親人。一家人平時能夠相聚的時間很少,難得新年有時間,倒不如一家人去旅行,不一定要去國外,國內旅遊景點也可以。
目前而言,她最理想的新年是「跟自己的家人相處就好,不一定要跟親戚在一起。」
一家團聚便是最好的新年
應酬
郭苑琳,18歲
郭苑琳的父母親戚朋友特別多,每年新年,他們一家人至少會到十個不同的家庭拜年,進行的活動不外乎吃東西、看電視和聊天,有時長輩們也會打麻將。
長輩之間很熟絡,對郭苑琳來說這卻是「去應酬」,覺得這樣的活動沒什麼意義。曾幾何時,她跟他們的孩子也是熟識的,大家玩在一起,可是長大後,大家各有各的忙,關係已經漸漸疏遠了。
加上手機已成為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到哪裡都機不離手,拜年時也一樣,眼睛緊盯著熒幕不放,原本大家就沒什麼話題了,現在更是連要溝通也很難。跟親友之間,有時候連對方的全名也是不知道的,只知道關係的稱謂,這使得拜年活動乏味而無聊。
這樣的拜年活動持續了幾天後,有時郭苑琳的父母會累,宣布大家在家休息一整天。她跟手足們留在家無所事事,除了看電視、打牌,也沒什麼樂子可找了,「意義不是很大,就很無聊地過了一個新年。」
如果可以的話,郭苑琳希望大家能放下電話,好好地增進感情。新年時一家人一起出遊逛一逛也不錯,不需要跟太多的親戚朋友互動。
放下手機面對面團聚
溝通
張皓慷,16歲
除夕夜吃過團圓飯後,大家圍坐在電視前看鬼戲,喊的喊,作亂的作亂,直到新一年到來,一起放鞭炮,這就是皓慷對新年最好的回憶了。
可惜現在一家人已經不用這方式過年,跟其他人一樣,就算是聚在一起,同齡的親戚時常在滑手機,彼此很少溝通。皓慷也玩手機,可是他說自己「太過分了會收下,到廚房裡去幫忙。」
他會在廚房幫忙外婆準備下廚的食材,或者盛飯菜、洗碗碟。又或當別人還在睡覺時,他早起陪外婆到巴剎買菜,有時婆孫倆走路到很遠的地方去拜拜。
對他來說,新年不應該去旅行,而是要留在家裡,一家團聚,聊天聯絡感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0706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