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級的班經最需要掌握的眉角是?

醉小飛| 2017-01-23| 檢舉

新手老師問到的第二個班級經營問題:

「二、大班級的班經最需要掌握的眉角是?」

比起小班級的老師,擔任大班級的老師需要批改更多的作業簿、代收更多的費用、而鍥而不捨的追回更多沒交回的回條。我總是很羨慕小班級導師,可以有多時間關注在個別的學生學習身上。

但大班級的老師,若是能把一個班級帶好,卻能得到更多孩子的正面熱情回饋。能實施的教學活動,也更多元、更豐富。

帶大班級的班經,所需要的眉角就是「效率」。如何在時間內批改完所有作業,如何在同一節課裡激化每位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要有效監控弱勢孩子的學習進度。還要隨時掌握課堂上此起彼落的爭吵、不專注、突發狀況,老師要極有效率才行。

大班級導師的班經,首要做到「耳聰目明」。 也就是要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這樣才能鎖緊每個細節,讓級務變得有效率。

班上孩子們都知道,一上台的我,就會瞬間擁有「鷹眼」和「雷達耳」這兩項特異功能。只要一掃瞄,就會知道台下孩子每一位手上在把玩玩具、哪一位在偷看課外書、哪一位在偷吃零食、哪一位在吃手指頭……。我的耳朵也很厲害,最後一排孩子的碎碎唸我也能聽到,會試著調整他們的發言方式以及發言內容。

如何做到耳聰目明?其實就是隨時關注在每個孩子身上。把焦點放在每位孩子的學習上,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老師如何上好一堂課上。

所以一上台,我先抓住孩子們的目光,讓他們把干擾物移走;同時,要求每個孩子都要輪流發言、讓不太投入的學生有事情做、時時用小組討論、活動、遊戲,來提升他們的興趣。老師在台上,眼觀四面,每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能瞭然於心。

其次,要善用教室內的小組合作學習。

分組的好處,或稱為學習共同體,就是讓小組內自行能運作,彼此合作、共同成長。因此老師不用一對二十四位,而是只要一對四組(六組)即可。從早上到放學,都可以用小組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管理,例如:

一進到教室收作業

抄聯絡簿

晨間打掃

每節課快速就位 教室整潔

上課專心

中午用餐

餐後潔牙

午休秩序

放學速度

離開教室時保持整潔

這些項目,可由小組內自行管理,完成者可貼上磁鐵,並拿回小組的分數。

但是小組競賽的運作,需要老師時時去激勵去調整。時時口頭讚美,讓孩子們充滿興趣;調整弱勢小組,讓他們也有贏的機會;用負增強的方式,來削弱小組內不良行為,例如抵毀他組、奚笑他人、自私、只在乎分數……。小組競賽應是一種正向的激勵,若是負向的行為,就必須解釋清楚,並且希望不要再出現,再出現則小組會被扣分。

除了把全班化成數個小組來管理,同時,也要把每個孩子串連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對這個班級要有向心力。

讓他們知道他們對外的表現,就是全班的榮譽。所以排隊、升旗、打掃、生活競賽、校慶運動比賽……都是一種全班的榮譽。老師以他們為榮,所以他們自己更要珍惜這個班級的榮譽。

為這個班級取一個響亮的班名,是個不錯的方法。為這個班級再設計一些徽章、口號、班歌,讓學生都愛這個班級。

還有就是串連學生之間的情感。實施一些暖心的活動,讓弱勢及遭受排擠的孩子,能夠重新有機會被接納。消除班上的小團體,多用故事、實例,或是打散式的分組遊戲,以及聊天課,來讓他們可以更接觸不同的人。

班上的男女壁壘分明,也是需要留意的。我會玩些不分男女的遊戲,例如這是我的家、觸電,讓男女交錯,在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讓他們知道男女之間可以當朋友,可以互助而相處融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050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