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安排班上學生座位的呢?
我們班上,是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選座位坐。自從我這樣嘗試之後,我大大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些座位是孩子們自己選擇的,他們沒得抱怨;我也不用再頭痛男生跟女生不喜歡坐在一起;或是哪些孩子跟哪些孩子不好、必須壁壘分明分開來坐;甚至近視、看不清楚的,全都自己會想辦法協調,或選擇較前面的座位。因為這些座位都是他們自己選的,自己的需求得自己負責。
剛開始我是完全大解放式的讓他們選擇座位,沒有任何限制。不過我發現這樣的坐法,容易變成好朋友全坐在一起,班上的小圈圈現象更加嚴重。
所以現在的我,是用『有條件限制的自己選座位法』,來安排孩子的座位。我的做法是先挑出六個特質相近的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分坐在不同組別;再依序挑出好幾輪特質相近的孩子,讓他們進教室去選座位......
例如:在第一輪時,我會先挑出六個「成績不錯、在班上算是領導人物」的指標性人物,讓他們進教室去各據山頭......
在第二輪,我就可能挑出「比較搞笑、容易帶動組內氣氛」的諧星角色......
又在第三輪,我可能選出「語文能力比較好、但比較安靜」的六位女生;在第四輪,則是選出「乖巧、熱心」的六位男生......
一輪一輪的選完座位,待在走廊上的孩子變少了;而每一輪進教室的孩子,都必須歷經協調與選擇的過程。
最後,當然會剩下一些「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不過,我們可以把場面變得溫馨而不殘忍。我請各組用「搶標」的方式,喊要「某某人」的聲音哪一組最大,那組就算配對成功,可以直接把這位同學迎娶回去......
而且這些孩子,都算是加分機器,因為只要他們每天功課全交,還能幫他們那組多加分數。所以說實在的,這些孩子比起之前先進來的同學,都還來得搶手呢!
最後,等全班都選座位完畢了,我還會檢視一下各組的素質分配情形;並且讓他們有申訴的機會;而且組內高矮、視力不平均......的問題,都可以利用現在好好協調一下。最後,等到每個人都滿意了自己的新座位時,就讓他們帶著家當迅速搬家吧!
這種『有條件限制的自己選座位法』,好處就是前前後後我們只花不到十分鐘時間而已;而且孩子們愈換愈熟練,愈換愈快速。每次考試過後,我總習慣讓他們全班打散、再重來一遍。於是重新組合的小組,就好像脫胎換骨了一般,充滿了全新且高昂的學習熱忱!
前幾天,我和一位家長通電話,家長問說:「不曉得孩子在班上,是否學習認真?有沒有常分心呢?」我笑著說:「絕對不會,因為她自己,就選了一個第一排的座位,每天我都和她四目對望,她要分心,真的是很難......」
這位家長才恍然大悟,說:「對哦,她才跟她表弟說『我自己選坐在第一排,這樣絕對不會分心』,沒想到這是真的?」
是呀,這就是留給孩子選擇權的重要性。有時候我們得多留一些讓孩子選擇的機會。如果我們引導得夠好,相信這些機會教育,都是未來他們能做出「比較正確、且比較符合我們預期的決定」的關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023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