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完這班的課,一直左思右想哪裡不對勁,於是利用下課時和班導分享一些經驗談。班導說:「老ㄙㄨ,你說的我都懂,但究竟要怎麼做?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步驟性的實施方法呢?」
想想也是,我們總是高呼口號,要孩子在上課時做這個、遵守那個的,可是卻沒有實行細則可以讓孩子遵行。
「魔鬼藏在細節裡」,教學現場裡也是。老師若沒有看到枝微末節的點,很快的就會養成孩子們某些的壞習慣。所以只好努力的回想,趕緊把我們之間的對話內容記錄下來:
「上課要坐好」怎麼做?
不趴著上課,因為那代表著無精打采的學習態度。
不坐兩腳椅、不翹腳、不將腳放在椅子上,因為那會影響到脊椎的正常發育。
正確的坐法,是讓孩子們的椅子盡量向桌子靠,再整個坐滿椅子,向後躺。不用刻意手背後面,身體就坐挺了起來。
「上課要專心」怎麼做?
一上課,就要把課本打開到要上課的頁數。
把桌上和手上會讓自己分心的東西,全收起來。
上課時,老師要去觀察孩子的眼神焦點,是不是落在老師或是課本上頭。
可以用加分和抽問的方式,來輔助孩子聆聽的投入程度。
我會跟他們說:「很多時候,學不好不是因為聽不懂,而是沒有把話聽進去。」在數學課時隨便抽問幾個同學,就會知道這是真的。
「發言要舉手」怎麼做?
孩子在底下發言,老師說:「說得很好,但是舉手發言才能加分哦......知道的人舉手!」那麼再優先給這個孩子一次機會吧!
不管孩子說得對不對,都幫他們加分;加分是鼓勵他們發言、鼓勵他們舉手發言。說得很好的答案,再另計分數。
依組別順序叫人,讓每組孩子都有機會。
不叫小組內同一人。請把答案告訴旁邊的人,讓他們也有機會幫小組爭取分數。全組的人都輪完後,才能再重輪一次。
發言時音量要大聲,記得要面向全班同學說,而不是向著老師說。
「發言的內容要有意義」怎麼做?
不說無意義、嬉鬧的話,因為會愈講愈誇張、愈講愈失焦。
不說抱怨、氣憤的話,因為那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的融洽氣氛。
不「跳棋」,不可以一個同學講了什麼好笑的事,瞬間你一言我一語,全班話題跳個不停。
回答的內容不完善,請同一組同學再幫忙作補充。讓回答更深入,也能維持孩子發言的自信力。
「要聆聽別人的談話」怎麼做?
我會說:「要仔細聽哦,待會老師會問你們他說了什麼?」確定了全班的眼神都望了過去時,再請這孩子回答。
隨時抽點不專心的人,能大致回答出來的人,就能加分;完全說不出來的,就會收到一張黃牌警告。
「知道他說什麼的......舉手!」以動令語氣,加強參與的氣氛。
能重覆別人所發表的內容,可以加和他們一樣多的分數。所以前者回答得更完整,後者也跟著撿到很多分。
「同學間要相互友愛」怎麼做?
別人發表時,要耐心聽完;聽完後給予掌聲。第一時間出現掌聲的組別,瘋狂加分。
不可以喝倒采,因為會收到一張黃牌警告。
不可以班上男生女生分太清楚,否則活動很難進行下去。也千萬不可以男生女生分開來坐。
活動進行中要互相幫忙,可以評一項「哪一組最團結」的分數。
邀請孩子們去幫助別人,要教會優秀的孩子「教學相長」的道理。
老師可以這麼說:「看看同學們還有沒做完、不會做的,請你扮演善良的小天使,快快離開自己的座位去幫助他們吧!」
再補上一句:「老師看到一個好感人的畫面,小白正很有耐心的在教小強耶!」
再補上一句:「哇,第一組傳出討論的笑聲,他們顯然很享受和人合作的感覺!」
還有、還有:「哇,第三組每個人都動了起來,不分男女,大家都把十隻手拿出來做實驗了。這組表現得真是團結!」
糟糕,一下子想太多,腦漿有點快被蒸發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40081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