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
本班孩子在您的支持下,有著越來越充實的學科訓練。一學期有100+112+5+4的訓練,一學年便是兩倍。
100是指每天不同題目的短文或假日日記,一學期下來超過100篇;112是指每課平均八題的造句,十四課下來便有112句以上;5是每個月針對時事或新聞所撰寫的心得,一學期約五篇;4是每學期必寫的四篇作文。
如果,這所謂的100+112+5+4訓練,都由孩子獨力思考、想像與完成,我相信經過一學期之後,這麼多份量與主題的刺激,他們的寫作能力一定會進步許多,思考更會活化。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讓孩子把作文帶回家寫的原因。
可惜的是,好幾位孩子受到過多的協助,以致於當老師收來短文、造句、心得等作業,都發現大人指導的痕跡。
我明瞭,孩子送到安親班,基本上家長的最低期望就是「寫完功課」。安親班老師認真的程度不亞於學校老師,值得敬佩,但在承受家長壓力的情況下,恐怕沒時間讓孩子好好去想答案。當我發現,某個女生這篇短文突然寫得頭頭是道充斥成人的思維用語,找來一問,她承認是爸媽教的!當我發現,某個男生的造句突然變得精緻,超乎平常的表現,找來一問,他承認是照著安親班老師所唸的寫下(有的還相當強勢,不准孩子寫出自己所想的)。當老師改到這些精美作品,並不會多高興,因為這其實失去了作業的功能。
請您放寬心來看待孩子的作業,即使他寫得不好,可以刺激他多寫,卻不宜要他照您的周全思維來寫。方便的話,也請您告知安親班老師,進行上述功課時,只要監督有否完成,而不要給予任何指導。
我的一對兒女,在幼兒園階段便學會直排輪。溜直排輪,要穿上護掌、護肘、護膝、安全帽,輪鞋的巴扣也得扣好…,如此對幼兒稍嫌繁瑣的程序,我只有好好教過他們兩次,接下來就讓他們「自己看著辦」、「不會穿就不要溜」!帶去公園溜時,其他大人看了他們的獨立表現很驚訝,這沒什麼,因為我不幫孩子做太多,「Life will find the way」,他們的能力才得以成長,並且找到自己的責任。
可是在校教直排輪課後班,我常常發現好幾個孩子已經升上二、三年級,要穿鞋時還是習慣把手、把腳伸長伸直了,讓爸媽甚至祖父母來「服侍」,活像個小皇帝。想當然爾,他的學習動機不強烈,學完之後護具丟三落四,沒辦法照顧好自己,他的成就永遠只能停在「休閒」等級,不太可能更上一層樓。
您希望孩子持續進步嗎?請從作業開始,讓他們獨立完成。謝謝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979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