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頭疼幼師無奈的親子遊戲為什們要頻繁舉行

醉小飛| 2016-12-12| 檢舉

談到親子活動,不僅教師吐苦水,家長也很頭疼:

家長:從9月份兒子入園到現在,我總共參加了7次親子活動,最忙時一個月參加了4次,除了秋遊是在周末舉辦的,其餘活動都安排在工作日,需要家長儘量參與。現在每個月我都會為了參加兒子的親子活動請假!全勤獎現在對我來說都是泡沫……

教師:園裡要求我們教師每月至少組織一次親子活動,為了孩子和家長玩的開心,我們月初就要開始準備,選題、定方案、準備材料等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平時還要備課、上課、照顧孩子,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恨不得把時間掰成兩半花。

親子活動讓家長頭疼、教師無奈,為什麼幼兒園還要頻繁舉行?

1.親子活動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在親子活動中,家長的參與能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如家庭般溫暖,會產生更強的安全感和大膽探索的勇氣。同時在活動中家長和教師的關注,能讓孩子產生較強的成就感,樂於與同伴互動遊戲。

2.親子活動能幫助家長建立主人翁意識。

幼兒園和家長共同的目標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兩者是合作夥伴關係。可很多家長因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教師教育就可以了,對孩子在園的表現很少過問。星兒經常聽到家長說「老師說了算」、「老師說行就行」之類的話。這些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是自己的子女,有責任和教師合作,共同培養孩子。開展親子活動可以讓忙碌的家長建立主人翁意識,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3.親子活動能讓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教育理念。

在親子活動中,家長能更直接地了解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了解孩子的不足和興趣點,能客觀正確的評價孩子的發展水平。同時,家長也可以藉此機會觀察教師的教育行為,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4.促進家長幼兒教育理念的提升。

家長通過觀察孩子在園的表現,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活動中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並將這些觀念和方法融入到孩子的相處中,逐步了解培養、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5.促進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

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現在很多家長壓力大,被自身的一些問題所纏繞,情緒不穩定,對待孩子急躁,導致親子關係比較緊張。還有很多家庭對孩子過分溺愛,這些不正常的親子關係都影響孩子的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不僅有益於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使親子關係健康發展,同時也促進幼兒本身的發展。

6.親子活動可以建起家園溝通橋樑。

親子活動在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樑。 親子活動滿足了孩子依戀父母的需要,密切了家長和教師的關係。通過開展親子活動,家長之間可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探討育兒經。儘管組織親子活動教師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有時很無奈,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依然努力認真策劃孩子喜愛的活動。儘管親子活動有時讓部分家長很頭疼,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依然堅持參加。

總結: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彼此理解、相互合作、加強溝通,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711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