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錯過的幼兒園6類主題吊飾

醉小飛| 2016-12-02| 檢舉

走進幼兒園,從走廊到教室,五彩紛呈的吊飾便呈現眼前。與其他環創一樣,好的吊飾也會體現幼兒的發展,帶給幼兒美的體驗。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陳鶴琴先生就已經非常重視幼兒美育了,他認為幼兒生來喜歡美的東西,幼兒美育有著陶冶情操、啟迪審美、發展欣賞力、培養創造力等重要作用。

因此我們在設計吊飾時,也應將幼兒的發展與幼兒的審美情趣二者結合起來,在主題吊飾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

以下為簡單舉例:

紙條主題吊飾

簡單易操作的造型,便於帶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線條的變化,體驗平面與立體的相互轉換,發展空間知覺。

同時還可以帶幼兒感受不同顏色碰撞產生的不同情緒,引導幼兒用顏色裝飾環境、表達自己。

中大班的孩子則可以引導更複雜的造型與變化,促進幼兒思維的快速發展。

不織布主題吊飾

不織布是一種很有質感的手工材料。在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粗糙的表面能很好地刺激幼兒精細觸覺的發展。同時也是一種溫暖、相對柔軟的材料,帶給幼兒更多的溫和與安全感。

在用不織布做環創時,常與之搭配的是白乳膠,老師們要記得先教會幼兒白乳膠的使用方法哦~

除了粘貼外,一些相對複雜的造型(如需要用到針線)老師們可以選擇區域活動時,在美工區中縫製,其中的全過程幼兒都可以觀看或部分參與,重在提升幼兒認知,開拓幼兒創造力。

廢物再利用主題吊飾

廢舊材料的再利用一方面引導幼兒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引導幼兒美的創造。如何用美感度較低的生活垃圾創造出美的藝術品,進而愉悅身心,培養一雙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幼兒天馬行空的塗鴉就能讓光碟鮮亮閃耀,下圖是用紙板做成的不規則幾何體,這樣的方法適合老師做,而孩子們可以選擇泡沫或者牛奶盒子等材料,然後上色、塗鴉。

說到了紙板,當然要附上簡單好上手的造型,剪好造型,直接上色

作為幼師的你一定少不了用衛生紙筒來做手工,看了下面幾幅圖,真心覺得它簡直有無限可能,而且不會過時。

忽然有種聖誕節都能用得上的感腳

用廢舊書籍做的吊飾,放在充滿書香氣息的閱讀區,瞬間覺得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幼兒家裡的各種奶粉、餅乾罐子、不用的勺子等做成風鈴可好?

翻箱倒櫃,整出一批舊衣服,剪成條,隨意搭配一根或長或短的樹枝,吊飾就搞定了。也許你的衣服材質較軟,那就教教孩子們編麻花辮吧,一不小心又多了一項技能練習。

在廢舊物再利用主題下,你可以只用一種廢舊材料,重點在於激發孩子更多的創造力;也可以用豐富到爆炸的廢舊材料,讓孩子們感知不同材料的觸感。這裡我們提倡的廢舊材料,是真真正正的生活垃圾,而非為了環創買來的紙杯、雪糕棍等。

毛線主題吊飾

在毛線作品中,幼兒能真實地理解線的組合,理解面的形成。

不論平面的、垂直的、雜亂的、有序的造型,幼兒從一條條線中感受顏色的細微變化。

自然物主題吊飾

如今,我們更倡導幼兒親近自然,感恩自然。在自然物主題吊飾中,我們可以帶幼兒感知自然與人類的密切聯繫,引導幼兒於平凡不起眼的大千世界中,找到美,創造美。

石頭、莢果、乾花、樹葉、樹枝、貝殼、果殼、果皮、羽毛、木刨花、麥稈……帶孩子們去公園裡撿一撿,拿回來後,大家線一起討論下這些自然材料可以怎樣用,然後在動手製作。

如:你可以用鐵絲將小石頭串在一起,然後掛在樹枝上;還可以找一根橫七豎八的樹枝,按孩子們的意願塗色,貼眼睛。

幼兒隨意作品吊飾

孩子的想像力是天馬行空的,對自己做的同一件作品,幼兒也許每天都有不同的解釋。那你不防就提供豐富的手工材料和工具(石頭、彩紙、毛線、紙板、絨球、絲帶、瓶瓶罐罐、自己的頭像、自畫像、固體膠、剪刀、白乳膠……),任他們隨意發揮,我們的要求只有:請把你想要結合的部分固定好。

皮亞傑的兒童思維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在於環境作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吊飾與幼兒的發展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繫,願老師們能真正地從幼兒發展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更多有幼兒參與的美觀吊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604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