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這個被比喻成「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群體,在日常繁重而辛勞的教學中,長時間講話、站立,讓不少老師都受到慢性咽炎、靜脈曲張、腰椎盤突出等職業病的受困擾。
那麼,究竟是什麼「奪」走了老師們的健康呢?
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老師更加健康?
目前,有哪些因素損害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呢?
1.工作任務重
關於教師過勞死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那麼他們到底有多忙呢?90%的中小學教師每週要上15--20節課;要批改大量作業;備課、寫教案、做課件;出試卷、改試卷、寫教學計劃、教學總結;組織學生參加名目繁多的競賽;迎接各式各樣的檢查、評估;與家長打交道等。
中國教育報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班主任的工作時間則更長,「超負荷」運轉情況嚴重,而且許多隱形的勞動付出還沒計算在內。
2.心理壓力大
「老師請假了,會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為什麼這幾天孩子的老師都沒來學校?」老師一請假,很多學生家長都對此頗為關心,畢竟關係到自己孩子的學習進度、學習進程。
在一項調查中,8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自己最大的壓力源。
保障教師健康,我們希望從這些方面做起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規範的教師福利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確立教師應有的權益和福利,但是作為決策的執行者的地政府和學校,要克服困難保障兌現教師應有各項福利待遇,不僅需要強調在口頭上,關鍵還是要有行動。
1.政府怎麼做?
調查發現,有66%的教師希望更多地了解重大疾病保障政策。
因此將醫療保險相關文件及明細表下發到基層中小學教師的手裡,避免他們對醫療保險制度產生不信任的情緒。各級醫保中心也應逐步建立覆蓋鄉鎮的定點門診和零售網絡,為基層的中小學教師提供便利。
此外針對很多農村學校都沒有定期體檢的現象。各級醫保中心應當將定期體檢制度的建立、健全納入其工作範圍,實現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年一次或者兩年一次的體檢。
2.學校怎麼做?
而作為決策的基層實施者,學校的領導應當貫徹實施教師福利政策,切實保護教師合理權益。要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一方面呼籲政府有關部門落實政策法規,一方面拓展依法拓展教師福利渠道,從「人性出發」,多關心教師的家庭與工作,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使其感受集體的溫暖。
3.家長怎麼做?
網友「@jzhmmzh」說:作為學生家長,我和老師有過一定的交流。我猜測,老師很想要的福利之一是,家長都能理解支持學校的工作,配合老師完成教育任務。我的依據是,老師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家長都像你這樣,我們老師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4.教師自己怎麼做?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生活中,無私奉獻的老師們也要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健康,心態要好起來,疾病來了要重視起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休息時間,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去戶外爬爬山、和朋友喝喝茶。
老師們,自己要學會愛自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