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冬天環境應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
幼兒的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他們往往善於利用已有經驗去理解未知的事物。這就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源於幼兒生活。因此,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從「促進幼兒發展」著眼,積極創設環境,這是創設環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提供有關冬天的情景和材料,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創設適合幼兒需求的冬天環境做基礎。
例如,我在給中班班上「冬天來了」的主題活動時,上到怎樣取暖時,有一位幼兒說「我有手套,是媽媽買的,戴起來可暖和了。」另一幼兒接著說:「我媽媽也給我買了,手套上有Kitty,我很喜歡。」一個接一個的說起了保暖工具。於是,我給幼兒投放了各種保暖用具模型、繪畫成品,引導幼兒觀察成品的顏色、花紋、特點等,激起幼兒強烈的探索慾望;然後,投放彩色卡紙、彩色亮片、剪刀、膠帶、彩筆、布等,供幼兒製作自己喜歡的保暖用具。最後,將幼兒的一件件保暖用具成品布置成「可愛保暖用具」主題牆飾,使幼兒親自參與冬天主題牆飾的布置,使幼兒真正成為幼兒園環境布置的主人。
又如,在冬天的一個上午,我們幼兒園到操場做早操,發現有幾個大班的幼兒在爭執,我過去了解情況,才知道,這幾個小傢伙,個個都說自己不怕冷,有的說一大去跑步,有的說沒戴手套堆雪人,有的說去溜小狗,……既然幼兒不怕冷,那為何不給孩子提供一個表現自己不冷的機會呢!於是,說干就干,讓幼兒以「不怕冷的冬天」為主題布置教室環境。我給幼兒投放畫紙、白紙、油畫棒、膠水、剪刀、彩筆等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畫一棵沒有樹葉的樹,小朋友在冬天的早晨跑步、在雪天拍皮球、穿著棉襖跳繩、揉紙做雪人等,然後再將幼兒的作品一起貼在教室的主題牆上。
二、結合教學活動目標布置冬天環境
教育目標是幼兒園一切教育活動的依據,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也應為達成教育目標而服務。因此,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根據教育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發揮它的重要教育功能。幼兒園的環境既然要有變化,是不是每節課都要更換一個主題牆飾?那麼,該怎麼變呢?我們可以結合月主題的教學活動目標,布置靈活的主題牆。例如:「認識冬天」的主題活動,第一節課往往是讓幼兒認識冬天的變化,可從氣候、生活方式、穿著等變化上認識冬天,接著我們會讓幼兒了解冬天怎樣才不會冷,如多穿衣服、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等,再者,認識動物怎樣過冬?……我們可以「可愛的冬天」為主題布置牆飾,在認識冬天的特徵後,我們讓幼兒剪幾片雪花貼在教室牆壁上,然後再添加幼兒製作的漂亮的手套,繪製動物冬眠圖畫,……通過「認識冬天」的主題活動逐漸豐富主題牆飾的內容,豐富了牆面的環境布置,同時使幼兒更深入了解關於冬天的知識,有利於幼兒與環境產生共鳴,提高教育效果。
三、幼兒園環境應與幼兒互動
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不能成為一種純粹的裝飾或擺設,應是教師與幼兒相互合作的結果。並非是教師單方面的策劃、忙碌、布置。幼兒參與環境的布置,雖然會降低幼兒園環境布置的視覺美,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付出勞動的背後,卻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功能,可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能力,讓幼兒體驗創設環境的成功感,有助於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的教育。例如:布置「動物冬眠」的環境,可引導幼兒在大樹上挖許多可開關的洞,並讓幼兒自己選擇挖洞的位置,然後剪裁一些舊畫冊中的各種幼物圖片,按過冬的方式,把各種動物圖片分別擺在不同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
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我們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產生與環境互動的效應上。無論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提供的環境材料,都應積極支持、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4871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