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教師的早逝驚動了教育圈!老師,請一定愛護自己!

語恩| 2016-11-08| 檢舉

40歲,正是人生最華麗的年齡。一切才剛剛開始,卻突然間被病魔終結,白髮人送黑髮人!國防大學女講師徐如燕英年早逝,她的領導上將劉亞洲含淚呼籲「別等中青年幹部逝去再談關愛」,引發社會對中青年骨幹工作壓力和健康狀況的擔憂。

社會對此高度關注,有媒體發表了題為《別靠拼身體來追業績》的文章。

別靠拼身體來追業績

國防大學一位女講師英年早逝,她的領導含淚慨嘆「別等中青年幹部逝去再談關愛」。近期,此事被許多人發到微信朋友圈裡,引發社會對中青年骨幹工作壓力和健康狀況的擔憂。

表面上看,當下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導致過度勞累,是一些幹部職工英年倒下的主因。事實上,一些單位工作安排不科學,甚至為片面追求「政績」,無節制地給幹部職工加壓,要求或變相要求他們長時間加班加點,甚至以「領導都不休假」為由壓減休假,更是深層次的原因。

當下,一些地方和單位並未按勞動法、帶薪休假等國家法規行事。有的地方提出「5+2、白加黑」,有的縣市甚至提出「3516」工作法,即每天三小時吃飯、五小時睡覺、十六小時工作。而要求幹部職工加班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的是為了「加快招商引資」,還有的是「轉變工作方式、提振精神狀態」。

在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疲勞戰術」被當成經驗,低效率的加班被視為作風,這不僅影響了幹部職工的身體健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助長了形式主義。

無節制地要求幹部職工加班,與憲法、勞動法、公務員法的要求相悖。勞動法明文規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們提倡發揚無私奉獻、夙夜在公的精神,但不能以犧牲幹部職工身體為代價。要合理安排工作,引入現代化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保障幹部職工的休息時間,保證他們有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精神為黨和國家多作貢獻。

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隊伍才會更有戰鬥力,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除特殊情況外,各地方和單位應摒棄靠「5+2、白加黑」追求業績的舊觀念,把關愛幹部職工身心健康的政策落到實處。尤其應對那些在單位挑大樑的中青年業務骨幹給予更多的關愛。(新華社記者 宋振遠、伍鯤鵬)

而在教師行業,過度疲勞已經非常普遍,身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注意勞逸結合,更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 「40歲前用命換錢,40歲後拿錢買命」,這句玩笑話,漸漸成為現實。

近年來,就有多位教師倒在工作崗位上。

2013年11月19日:湖南瀏陽李老師連續八載每天工作13個小時,後來患重症肌無力。

2013年1月4日:南京一位33歲的老師長期過度疲勞,後來患肝癌去世。

2014年6月7日:女教師許春蘭因過度勞累,猝然病逝,年僅51歲。

2015年1月16日:南昌一教師過度勞累誘發腦溢血死亡,執教村小34年。

2016年6月12日:高三老師勞累過度清晨猝死,去世前還推測分數線。

……

中國青年報調查中心曾通過騰訊網教育頻道,對近10萬公眾進行了「中國教師健康狀況調查」。調查顯示:被調查教師中,健康者僅占10%,亞健康者占70%,處於疾病狀態的占20%。

教師,這個被比喻成「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群體,在日常繁重而辛勞的教學中,長時間講話、站立,讓不少老師都受到慢性咽炎、靜脈曲張、腰椎盤突出等職業病的受困擾。


那麼,究竟是什麼「奪」走了老師們的健康呢?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老師更加健康?

哪些因素損害教師身心健康?

1.工作任務重

關於教師過勞死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那麼他們到底有多忙呢?90%的中小學教師每周要上15--20節課;要批改大量作業;備課、寫教案、做課件;出試卷、改試卷、寫教學計劃、教學總結;組織學生參加名目繁多的競賽;迎接各式各樣的檢查、評估;與家長打交道等。

中國教育報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教師每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班主任的工作時間則更長,「超負荷」運轉情況嚴重,而且許多隱形的勞動付出還沒計算在內。

2.心理壓力大

「老師請假了,會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為什麼這幾天孩子的老師都沒來學校?」老師一請假,很多學生家長都對此頗為關心,畢竟關係到自己孩子的學習進度、學習進程。

在一項調查中,8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升學壓力是自己最大的壓力源。

保障教師健康要從這些做起

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規範的教師福利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確立教師應有的權益和福利,但是作為決策的執行者的地政府和學校,要克服困難保障兌現教師應有各項福利待遇,不僅需要強調在口頭上,關鍵還是要有行動。

1.政府怎麼做?

調查發現,有66%的教師希望更多地了解重大疾病保障政策。

因此將醫療保險相關文件及明細表下發到基層中小學教師的手裡,避免他們對醫療保險制度產生不信任的情緒。各級醫保中心也應逐步建立覆蓋鄉鎮的定點門診和零售網絡,為基層的中小學教師提供便利。

此外針對很多農村學校都沒有定期體檢的現象。各級醫保中心應當將定期體檢制度的建立、健全納入其工作範圍,實現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年一次或者兩年一次的體檢。

2.學校怎麼做?

而作為決策的基層實施者,學校的領導應當貫徹實施教師福利政策,切實保護教師合理權益。要想教師所想,急教師所急,一方面呼籲政府有關部門落實政策法規,一方面拓展依法拓展教師福利渠道,從「人性出發」,多關心教師的家庭與工作,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使其感受集體的溫暖。

3.家長怎麼做?

網友「@jzhmmzh」說:作為學生家長,我和老師有過一定的交流。我猜測,老師很想要的福利之一是,家長都能理解支持學校的工作,配合老師完成教育任務。我的依據是,老師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家長都像你這樣,我們老師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4.教師自己怎麼做?

在忙忙碌碌的教學生活中,無私奉獻的老師們也要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健康,心態要好起來,疾病來了要重視起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休息時間,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去戶外爬爬山、和朋友喝喝茶。

老師們,自己要學會愛自己

(來源:人民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340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