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磕磕碰碰也是一種成長

醉小飛| 2016-11-08| 檢舉

孩子剛入園,度過分離焦慮,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後,他們就會像一匹匹小野馬,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歡呼、雀躍,他們瘋跑、尖叫,玩的不亦樂乎。玩兒的時候磕磕碰碰總是在所難免的,額頭上碰一下,小臉蛋兒上劃一下,胳膊腿兒上撞一下.……

試問,又有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小磕小碰的。正所謂,沒有傷痛就沒有成長。

不同的傷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孩子年齡小,疼痛神經不是特別發達,轉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傷了;有的孩子絆倒後會使勁的大哭,也許並不疼,但是孩子認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也有的孩子會主動跑過去報告老師。但是只要不是生氣的打鬧,這種小傷,孩子都會一笑了之……

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大部分家長比較通情達理,認為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難免。但是有些家長在孩子受傷後,喜歡上演大鬧幼兒園的戲碼,可是這樣做,受傷的不僅是幼兒園和老師,還有我們要想要努力呵護的孩子們,有的家長則開始過分關注孩子的身上有沒有受到傷害,甚至把孩子的身體檢查一遍又一遍,生怕孩子哪裡有點傷。責怪老師,這是溺愛孩子的家長們慣用的方法,他們認為,孩子磕到、摔到,老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要為孩子負責。但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小嗑小碰也屬正常,沒有必要小題大做。

其實,小磕小碰屬正常現象

同一時間,老師們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只能是儘量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空間裡活動,並且把孩子受傷的程度降到最輕,幼兒園為了減少磕碰現象,也做了各種安全措施……

家長把孩子的磕碰放大化會產生的後果

1、孩子不敢再有大動作的出現,孩子正是骨骼發育的時期,適當的鍛鍊可以增強孩子骨骼的強韌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可是因為家長的過分關注,孩子不再愛動,體質逐漸下降。

2、特別是小班孩子語言溝通能力不強,所以孩子們的友誼都是在玩耍跑跳中獲得的,家長過分關注孩子安全,讓孩子失去溝通的機會和玩耍的樂趣,嚴重的孩子很有可能自閉。

3、過分的責備教師,讓教師不敢再讓孩子外出大量的活動,孩子們內在的躁動得不到釋放,心情會壓抑沮喪,越來越消沉。

4、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孩子也會在這些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害的行為,迅速的成長起來。

所以,家長朋友們要用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磕碰現象,不要過分誇大,也不要視而不見,為孩子全面發展打好結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336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