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離開家人來到幼兒園時,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單一的家庭生活過度到集體生活,環境的轉變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很受歡迎,擁有很多好朋友;也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沒有好朋友。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就像一個小小的社會,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能很快容易集體生活中,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而不善交際的孩子往往顯得很孤獨。
社會交往能力是孩子在今後生活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集體生活給了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交往的環境。孩子面對的不再是家庭生活中少量的幾位隨時都圍著他轉的成員,而是更多同樣是被大人圍著轉的其它小朋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在集體生活中會得到改善,漸漸學會分享、寬容、愛心等良好品質。而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語言能力也能得到發展。
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多數的孩子都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手心裡長大的,在家的時候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特別是隔代養育的孩子,很多老人喜歡什麼都替孩子包辦,總是幫孩子穿衣穿鞋、喂孩子吃飯等,不給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通常上幼兒園前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
當孩子來到幼兒園過上集體生活時,因為沒有了大人的庇護,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來做。加上孩子喜歡模仿,當看到老師和別的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時,也會想要嘗試著自己做。漸漸地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自己收拾玩具、疊被子等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在家裡時大人常常寵著他,經常誇讚孩子,有時玩遊戲故意輸給孩子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在幼兒園裡,沒有小朋友會想著在遊戲中要故意輸給別人,通常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會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幼兒園開展的競爭遊戲會很好的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鍛鍊孩子拼搏的意志,一些集體遊戲還能增強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體會競爭勝利後的快樂。在各種活動競爭或能力競爭中,孩子不斷的超越自己,學會獨立做事和團隊協作,增強競爭意識,對今後適應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
建立孩子的集體觀念
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就是由「個體」向「集體」生活轉化的過程。如果在這個階段培育孩子良好的集體意識,對孩子今後是生活直接產生影響,例如能夠順利融入小學生活、工作中具有團隊精神等。
在日常的幼兒園生活中,老師會通過讓孩子做遊戲、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對集體觀念有直觀的理解。孩子會漸漸懂得自己是集體的一名成員,自己做得好就會給整個集體加分,自己做的不好,就會影響別的小朋友或整個集體。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