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聽說國外是小孩子的天堂
上幼兒園甚至可以不用學習
那中國的幼兒園和外國的幼兒園有什麼差別?
金寶現在帶你去看看
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在幼兒園學什麼~
1
美國幼兒園
不能自理會被勸退
美國幼兒一般年滿3歲,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了,否則會被勸退。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託兒所,最小的幾個月就可以入托,但是費用一般都比較高。
美國幼兒園裡,選擇哪些食物、閱讀哪些故事、怎樣做遊戲等等,都是「孩子說了算」,老師則是孩子們的大朋友,幫他們完成「自己的決定」。
幼兒園大部分實施混齡教育,同一班裡3歲到5歲的都有。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小衝突。一般情況下,老師不會過早介入,而是讓兩個小「責任人」自己溝通,即使介入,也僅提供一些引導,讓孩子們「自己說了算」。
2
英國幼兒園
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來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一些技能。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在活動中,老師從不會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於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性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
在某次慶豐收活動上,小朋友們都拿來了與豐收有關的物品,如水果、蔬菜、麵包等。這時有個孩子送上一個水龍頭,在場的其他孩子都笑了起來。只聽校長和藹地說:「水龍頭看似與豐收無關,但它可以洗蔬菜、水果、能使東西變得乾淨,水龍頭難道不合適嗎?」經校長這麼一說,發笑的孩子不笑了,被笑的孩子顯出非常自豪的樣子。
英國注重戶外活動,如以愛自然為主題,幫助孩子們認識大自然;以觀察小夥伴的言行為主題,幫他們學會和他人交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讓孩子們自由玩耍,鍛鍊體質。孩子們可以把自行車騎得飛快﹑把鞦韆盪得比天高﹑把滑梯變成腳朝上趴著滑下的大玩具。每個孩子都可以盡情地歡笑。
3
法國幼兒園
家校結合很密切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4
奧地利幼兒園
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會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促進孩子們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此外,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
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5
比利時幼兒園
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
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比利時幼兒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6
丹麥幼兒園
走進森林的大自然幼兒園
在丹麥,6個月到3歲的小寶寶上託兒所,3-6歲的寶寶就上幼兒園,通常都是混齡班。老師在孩子們5歲以前很少教具體的內容,往往讓孩子們玩耍,從玩耍中去學習交往。通過交往,讓小朋友們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觀念和自信心。
7
德國幼兒園
提倡培養完整的人
德國是原料缺乏的國家,它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職業引導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德國,社會提倡的口號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一個活潑完整的人,才是一個快樂獨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
德國幼兒園招收0~10歲的兒童,包括0~3歲的嬰幼兒、3~6歲的幼兒和6~10歲的小學生。他們認為「混齡編班」有利於幼兒間的互相學習及社會交往能力: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會感到很驕傲,同時知道愛護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學到很多東西。
尊重孩子個性,孩子擁有對於午餐和午睡的決定權: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兒自己決定何時用餐。到了午休時間,如果幼兒躺下去20—30分鐘仍未睡著,他就可以起來出去玩。小時候經歷過在幼兒園的小床上輾轉難眠、又不敢做聲的人是不是非常羨慕?
8
日本幼兒園
重視戶外活動
日本幼兒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統一指導下,幼兒園老師不允許在課堂里教授文字、算數和英語。幼兒園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小朋友變得獨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集體生活學會融入社會。
日本非常注重自理能力。午飯時,孩子們要自己把小桌子椅子從教室外搬進教室里擺好;到了大班,平日的雜務就全都交給孩子們了。孩子喝的全是涼的直飲水;在5月份(氣溫20攝氏度左右),幼兒的午餐已不再加熱,而是直接吃冷食。鍛鍊兒童的腸胃功能、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體能方面,幼兒園會鼓勵家長們給孩子「少穿一件兒衣服」,每天進園第一件事就是穿上寬鬆的遊戲衣,到器械完備的體育場上自由活動2小時。這些運動有「野蠻其體魄」的效果,除了滑梯、鞦韆等,還有單槓、平梯等對兒童力量要求較高的器械。
9
瑞士幼兒園
提倡寶寶自己吃飯
在瑞士的幼兒園裡,孩子們吃飯時,老師只把飯盤放在寶寶面前。大點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點的則用手抓著吃。吃飯時間結束,如果沒有吃完,飯菜也會被工作人員收走。瑞士的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一般也不追著喂飯,他們認為孩子若是餓了,他自己就會吃的。因此,瑞士的爸爸和媽媽讓孩子自己進餐,也是對他的獨立行為的一種尊重。
10
義大利幼兒園
注重想像力和創造力
義大利家庭在早期教育上,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通過提升人的素質,來實現強國之夢。
義大利媽媽Alice認為:「7歲前的孩子並非靠頭腦來理解,而是透過生活來形成自我,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孩子將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後,從中挑出讓自己感動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現,這樣的自我表現,在自由創意遊戲中,能很輕易地發現。
11
日本幼兒園
讓孩子親近陽光自然和交流
挪威的幼兒園一般每天早晨7點30分開門,下午5點關門,恰好與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錯開,讓家長也輕鬆不少。孩子在玩中學到了各方面的知識,親近了陽光和自然,明白了與夥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遊戲中,他們也會學到文化知識和文明禮貌行為方式。
12
澳大利亞幼兒園
孩子得開心最重要
澳大利亞幼兒園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會超過1:10。讓孩子們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是澳大利亞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兒童參觀博物館,基本上都是免費的。澳大利亞的幼兒園按天計算費用,很多小孩不一定每天都去幼兒園,比如有時一家人出門度假,孩子就不去上幼兒園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153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