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優秀的幼兒園老師應該有的7個特徵

| 2016-10-22| 檢舉

那麼怎樣才能當一個好的幼兒園老師呢?

拋開所有個人特徵或者專業素養,最重要的是愛小朋友。愛是最好的教育。以前遇到一個小朋友,她有選擇性緘默症,在學校裡面不跟任何人說話,只在家跟爸爸媽媽說話。最開始這個小朋友很排斥在學校上廁所,4歲了還每天瀨尿(我們學校小朋友2歲入學就開始進行自己排尿訓練,差不多2歲半所有小朋友都會自己去上廁所)。校長為這個小朋友專門去請教了很多專家教授,總結了一套排尿訓練方法,每天中午親自在廁所裡面對她又唱又跳,增加小朋友對廁所環境和校長本人的親切感和安全感。校長一直做了半年多,這位小朋友在五歲的時候,終於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自如上廁所。而在她幼兒園畢業的謝師宴上面,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小朋友摟著校長開口唱歌。

2.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幼兒園老師應該智商高。幼兒教育,對兒童未來有無數可能性的塑造和改變。有時候覺得教育應該反過來,最聰明的人去教幼兒園,而不是大學。要改變大學生很難,而高可能性的小朋友,甚至天才,卻很可能被學歷最低的人,用他們自己曾經有問題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來塑造。其實幼兒教育對老師的要求很高。

3. 懂心理學。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如果要從事幼兒教育方面的事業,應該從哪裡開始?我自己覺得是從發展心理學開始學習。雖然寫在書上的知識是死的,小朋友是活的,並且個體差異非常大(有的小朋友4歲已經能夠具備5歲的發展特質,而有的小朋友4歲還停留在3歲階段)但是有系統的知識墊底,至少能夠分析出小朋友在哪些方面發展較好,哪些方面需要教師再多花心思提點。

4.樂於學習,勇於嘗試,善於總結。多做專業方面的進修。拋開知識不斷更新不說,小朋友面對的環境刺激不一樣,每一代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的小朋友喜歡玩Ipad之類的電子設備,對他們的耐心、專注力和想像力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幫助小朋友呢?並且在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除了書上或者別人所說的方法來解決,自己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5.性格要好。性格好這個範圍很大,並不只是傳統觀念上的有親和力,而是讓人喜歡自己。從兒童到家長到同事到路人甲乙丙, 也就是能夠跟任何人做朋友。跟兒童做朋友不難理解,是專業所需。跟家長做朋友,保持專業素養,在談論小朋友的情況的時候,說話委婉,能夠將小朋友出現的問題以家長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跟同事的關係也要好,因為小朋友都會在無意識中模仿和學習,如果跟同事冷言冷語,對小朋友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並且跟同事們營造互相合作學習的氛圍。

6. 保持專業素養。不知道內地的情況,在香港,教師是不能把小朋友的照片隨便發在朋友圈微博之類的地方。也不能隨便收家長禮物、接受家長請客吃飯,跟家長建立工作以外的關係。至於新聞上出現的打罵兒童,更是不允許的。小朋友再調皮,總有他的原因,作為教師,不能怪自己遇到的小朋友不聽話,只能認為是自己沒有找到適宜的教育方法,因此多學習有經驗的同事、多探究和積累經驗。

7.知識結構和眼界。除了琴棋書畫懂得儘量多,知識結構和眼界也非常重要。因為幼兒園老師跟小學、中學的老師不一樣之處在於,小學中學都是學科性的,而幼兒園老師是在生活中教育兒童學會生活、認識世界。生活的範圍就非常寬廣了,世界的範圍更寬廣。一個問題提出來,老師什麼都不知道,那更不知道如何跟小朋友解釋了。並且現在小朋友因為經常被父母帶著到處去玩去旅行,認識的東西不少,作為老師眼界過小,當然不能當一個好老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128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