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蒙氏理念在中國火速傳播開來,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好評。自從英國喬治小王子也選擇蒙氏幼兒園,一股巨大的蒙台梭利熱潮也席捲中國幼教界,蒙台梭利為何受到國內外眾多人士的青睞呢?幼師寶典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蒙氏的基礎知識。
什麼是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由義大利兒童教育學家瑪利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博士創立。
她認為兒童擁有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即具有自我學習、使自我趨於完美的潛能。這種生命力具有無窮的力量,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兒童的潛能,並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的發展。
蒙氏教育法一開始應用於羅馬兒童之家的智障兒童們,幫助他們成功的達到了正常兒童的心智水平。後來這些使智障兒童得到奇蹟般發展的特殊教育方式,被應用到正常兒童的教育上。
蒙氏教育法是近百年來最為完整的一套兒童教育體系。在多個對蒙氏教育兒童調研和跟蹤結果表明,蒙氏兒童比普通教育法的兒童更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受蒙氏早期教育的成功者也是遍布天下,比如亞馬遜的創始人、Google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都是蒙氏學校的畢業生。
蒙氏教育倡導的理念是什麼?
蒙氏教師的職責是什麼?
A: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孩子的心理活動和身體的發展。傳統教育的弊端就正是在於過多地考慮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孩子地個性發展。
為此,教學應該做到四個方面:
尊重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在教師和孩子之間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
用科學家地態度研究孩子
相信並熱愛孩子
耐心等待,不要急於干涉孩子
教師不應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孩子的智慧,而要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活動,包括日常瑣事。鼓勵孩子自己完成能勝任的工作,而不要為了加快速度而替孩子做。孩子的時間感覺差,動作尚不協調,所以做事速度自然緩慢,教師們切記不要催促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速度,給孩子充足的時間,這將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
蒙氏教室情景:
1. 三個老師帶著十到二十多個孩子,似乎什麼也沒有做,只是看著,偶爾有示範指導,而小小的孩子們,每一個都在做自己的工作,沒有哭、沒有鬧、沒有大笑,偶爾有輕聲交談,偶爾有由衷的微笑。
在教室中,小朋友可以獨立完成各項工作,不論是清潔還是支配教具的使用。
2. 教室的布置、物品的色彩,都會影響孩子的心境,所以純正的蒙氏環境,總是一幅模樣,這是近百年經驗的積累。
3. 兒童通過感官操弄這些教具而學習。外行人拿到這些教具,也不知道它的含義是什麼。因為每一個教具,從形狀、大小、甚至顏色,都是有其背後的理念在支持,需要通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來引導兒童學習。
4. 兒童是不按年齡分組活動,而是混齡活動。
為什麼蒙台梭利班級採取混齡教學?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混齡能夠真正模仿真實社會的情景。
混齡,對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是有利的。而同時,因為蒙台梭利班級採取的是跟隨每個孩子的進度,一對一的教學,所以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進度設計適合這個孩子的教學計劃。爸爸媽媽們不用擔心3歲的孩子跟不上6歲孩子。
我們相信孩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孩子會模仿學習大孩子,而大孩子也可以幫助和領導小孩子。不同年齡的孩子相處,可養成互助的良好社會行為。
3-6歲蒙台梭利教室
感官區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孩子身體感官的發展。對於蒙台梭利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感官探索者」。通過對環境的分類判斷,孩子在建構他的心智,學會適應他所在的環境,最後去改變環境。
日常生活區
日常生活區聯結了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也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日常生活區的工作包括切水果,針線活,剪紙,倒水,插花,澆水,布置餐桌等等的活動。這些活動鍛鍊了孩子的手指手腕肌肉,為以後寫字做好準備;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i can do it 我可以」的心態;同時還學會了邏輯思維。
語言區
在蒙台梭利教學裡,我們認為當孩子的手部肌肉有力,內在心智發展到一定程度,他們某天就會自然而然拿起筆,開始嘗試寫字。不需要大人去逼他寫。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數學區
蒙台梭利教室的數學教具非常的多,而且十分精美。很多朋友參觀蒙台梭利教室時,都被數學教具吸引了。大人玩數學教具也經常玩的不亦樂乎。教室裡面的教具都是具象的,但是每個具象的教具背後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認為孩子學習數學是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他們通過不斷地操作教具,從而獲得了抽象的概念。
文化工作區
文化工作區包括了地理,動物學,植物學,科學等知識。最顯眼的教具是各大洲地圖拼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30927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