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不取消?對老師的壞處都有哪些?

語恩| 2016-09-24| 檢舉

教師職稱不取消?對老師的壞處都有哪些?

教師職稱評定應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該讓教師心中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麼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隊伍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說得不好聽點評上高級的不一定比評不上中級的工作好,不一定比人家貢獻大。

評上的得不到尊重,評不上的不能增加工資。教師職稱的存在多年,引出許多的問題,為何要取消教師職稱,不取消教師職稱對老師有哪些不好影響?

一、妨礙了教育公平的實現。

教師的中、高級職稱有限額且大都向城市的重點中小學校傾斜。所以大家就一窩蜂地挖掘各種關係,採取各種正當的和不正當的手段,拚命往城裡擠,往重點中小學鑽。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師,對教師都不公平了,教師的分布都不均衡了,還談什麼教育公平。如此發展下去,教育公平就會成為僅僅說說而已的空話

二、極大地妨礙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

職稱分高、中、低,按照職稱獲得的物質待遇當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師也食人間煙火,當然也要講求物質利益,應該而沒有評上相應職稱的教師,難免會大失所望、傷心、泄氣,從而降低廣大教師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教師之間經過了職稱的不正當競爭,難免會離心離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效果並不與職稱成正比,能力低資歷淺業績差而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評上高級職稱的並不是個別現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能力資歷深業績突出而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也不在少數。這種狀況,廣大教師非常清楚,我們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員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職稱確實早已失去了應有的光環。如此一來,教師被職稱分成了三、六、九等,哪裡還能形成什麼"教育合力",哪裡還會有什麼教育效果呢?

三、教師評定職稱的制度,成了地方政府節約支出,降低教師待遇的手段。

四、讓部分有不合法的收入!

教師要評上職稱,就必須參加各種考試,這些考試的考試報名費加買相關的資料和培訓輔導的費用,是教師不小的支出,當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門的可觀收入了,職稱考試也就成了有關政府部門創收斂財的渠道。

由於教師中、高級職稱名額有限,每年到了評定職稱的時候,各位有條件上的教師,都使盡渾身解數,採取目前我們這個社會能採用的種種手段(這些手段說來也簡單,無非吃、喝、送、玩以致獻身),爭取把職稱撈到手。這些一心想得到職稱的教師的競爭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層領導不大不小的腐敗。獲得相應職稱的教師因被迫不正當付出,也內心不得安寧。

五、損害了教師形象。

要評職稱就要參加計算機、外語、普通話考試,這些考試表面嚴格,實際情況怎麼樣還用說嗎?學校歷來被人們視為凈土,教師要求學生遵守各種紀律規則,而自己面臨神聖考試就將一切規則紀律置諸腦後;教師教育學生如何做人。

還怎樣去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呢?如此一代一代傳下去,難怪會使人哀嘆:世風日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原來並不神聖。

六、按勞分配變成了按職稱分配。

勞而不得,不勞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個不須多說,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就不上課去打雜或者少上課就明白了,真正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卻是那些低職稱、低工資的一線教師。

也許有人說,以上理由其實不是理由,即使是那樣,也不具有普遍性,只是個別現象罷了。其實不然,你只要深入實際,看一看聽一聽就知道,找點數據分析分析就什麼都清楚了,職稱其實早已失去了應有的光環,若不是為了幾個錢,誰還在乎呢?

教師職稱已經成為所有老師心中的痛,妨礙了教師積極性的發揮,成了實現教育公平的絆腳石,那麼我們是否考慮去取消或者對職稱進行改革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2740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