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孩子,我有錢,但你沒有。」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也不是孩子的上帝,沒有義務為孩子奉獻所有,也沒有權利為孩子安排好一切。

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他們不是父母的寄生蟲。父母應該為自己活著,而不是成為孩子的附庸。
不要對孩子太寵愛,那其實是變相的「傷害」。

父母無私無悔的付出只會導致孩子的無情與無能,溺愛與給予只會讓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報。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著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只給他錢。

你應該告訴孩子:孩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用你的知識賺取更多財富,通過理財創造自己未來的生活,但我的錢跟你沒關係。
所以,當孩子問你同樣的問題時,我們也應該像那位美國爸爸一樣,告訴他:「我有錢,你沒有。我並不欠你什麼。所以,你得靠自己,為了你憧憬的生活努力。而不是無所事事,坐享其成。」

那麼孩子就會很獨立,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那麼你傳給孩子的就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5/node112796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