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指出他們學生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不用寫作業只上3小時的課」,看完才驚覺怎麼樣都追不上啊!
教育是一個國家培養出良好的經濟、政治、社會人才的基本,但卻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項議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教育方針和文化,但到底怎麼樣才是對孩子好的學習環境?近幾年在各大教育領域都表現優秀的芬蘭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芬蘭學生的成績近年中幾乎都是國際上的第一名,但他們的教育品質在1970年代其實曾經一度下滑,在後來政府大刀闊斧的教改後,才逐漸攀升到現在優秀的成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曾執導過知名紀錄片《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的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導演就實地走訪了芬蘭校園,跟裡頭的教師和學生談話,觀察芬蘭教育為什麼這麼成功的原因。

▼沒想當麥可摩爾導演訪問到教育部長時,她卻說出了讓人不敢置信的話,她指出芬蘭教育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孩子不需要交作業。」他們認為孩子應該盡情享受他的童年,好好學著怎麼去享受生活。

▼導演震驚地問說:「孩子們不做作業的話,那都在做什麼呢?難道都去爬樹嗎?」一位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回答他:「如果他們想爬樹,就讓他們爬吧!因為在爬樹時,孩子們可能會看過從沒見過的昆蟲,隔天就可以到學跟老師分享。」


▼芬蘭的老師還指出,小學生每個禮拜一的上課時間只有3小時,每周上課時數也只有20小時,平均每天上課4小時,當中甚至還包括了午餐時間,而多出來的課餘時間就是為了讓他們去探索生活、享受生命。

▼小學的校長表示人的大腦是需要休息的,因為如果不停地填塞東西,反而會漸漸喪失學習能力;而事實也證明芬蘭孩子的學習完全不比其他國家差,甚至都是名列前茅。

▼芬蘭學校的教育方針就是「以孩子為核心」,學生可以跟建築師討論希望學校有什麼設施,也可以提出希望上什麼課程,硬性的規定減少了,而學生互相相處、學習的時間反而變多。

▼「當孩子有時間玩樂,跟同學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時,他們才會有完整又快樂的人格。」芬蘭的教師表示,她們更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尊重他人、愛護自己,過度沉重的學業壓力反而會打擊小孩的發展。

▼芬蘭教育的特點也讓各國網友深有啟發,美國網友指出:「這就是美國教育質素為什麼會如此低落的原因,比起芬蘭讓學生自主發展人生,他們選擇把我們訓練成『照他們想要的樣子』來思考和行動。」也有人說芬蘭的教育雖然良好,但其他國家要達成這種境界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因為芬蘭過去這幾十年一直在培養這種思考的師資,才能夠對每個孩子因材施教。

▶ 學校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外,也是形塑人格的一個重要階段,但許多以功利為主的校方卻越來越偏向前者,而忽略了教育真正帶來的意義;當然這一切涵蓋了大環境中很多層面的因素,不過看完芬蘭的教育後,你是不是內心也多了很多想法呢?把它分享出去,讓其他人看看這獨特的教育方式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