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十幾年教師的宋老師對記者說:現在當老師真的不容易,精神壓力太大了!
以前老師的任務就是備課、上課、改作業、管學生,現在的教師除正常的教學工作外,
還承擔著許多繁雜的非教學任務,比如升學的壓力、領導的評價、家長工作及關係到自身利益的職稱評定等。
他說:哪一個環節沒做好都會引起教師心理受挫,影響工作。
工作量大和社會期望值高,給教師造成巨大心理壓力

記者在一些學校採訪時,許多教師都反映現在教師的心理負擔和工作負擔都太重了。
隨著過多的考試壓力和過長的授課時間,教師的工作負荷量逐年增長。
除了批改作業、備課、上課、面對學生思想教育外,還要應付學校一大堆其他雜事。
一位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告訴記者:開學沒兩天,她就接到班上十幾位家長的電話,有問孩子在校情況的,有說孩子膽小需要照顧的,有要求讓孩子坐在第一排的,等等。
她說,這幾天我就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家長們的電話都是晚上打的,一打就是半個小時,弄得她精神壓力很大,不知如何對待剛入學的「寶貝」。
教師職業負有重大的社會責任,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不僅很高,而且複雜多樣。
一旦教師犯了一點錯或家長的要求沒能得到滿足,就會招來一片指責聲。面對社會上的一些誤解甚至不理解,一些教師難免會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及教育理想產生懷疑。
升學壓力大和領導評價不公,導致教師不良心理壓力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升學壓力是教師一塊很大的心病。一位長期帶畢業班的王老師說:「高考不僅給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老師的心理壓力也決不亞於學生。
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和學生一樣都會受到巨大的挫折。家長的埋怨、學校領導的不滿意使老師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傷害。
不僅如此,升學壓力還加劇了同事之間的競爭,成為教師心理矛盾的又一個重要來源。
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學校領導給老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給老師施加壓力的同時,不少學校的領導卻存在著對老師的不公平評價和不公平待遇,使一些老師在職業生涯中受到重大挫折,傷害了他們在教學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實驗學校的一位老師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老師既不能說學生、更不能罰學生,只要有家長反映情況,學校的領導根本不會聽老師的解釋,所以現在的老師即使有苦水也不能倒出來,你不能跟家長反映學生的錯誤,更不能跟領導訴苦,弄不好就會挨一頓批評。」
一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對記者說,教師的職稱評定受阻也是引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導火線。
那麼,應該怎樣解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誰來關心教師們的心理健康呢?教師要適應社會變化,學會善待自己如何調整心態、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記者帶著這個問題在採訪一些心理學專家和教育界人士時,他們提出,現在社會的變化很快,教師也必須學會適應這種變化。
客觀地認識自我和現實,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放下架子,擺正位置,可能有利於調整教師心理壓力。
對學生、家長、領導提出的要求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勇敢地去接納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長,從而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
學校是解決教師心理壓力的重要環節

一些專業人士還提出,要解決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作為學校領導,至少應當做到以下三條:一是在重視學生成長的同時更應該重視老師的心理健康。
學校在關心老師物質待遇的同時,還要注重感情投資,努力營造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寬鬆心理氛圍與和諧的人際環境,讓教師在工作中有一種安全感,舒暢感。
二是要合理運用評價和懲治機制,在考核評優和職務晉升中務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使之成為激勵教師積極工作的動力之一。
在處理教師違反校規校紀問題上,既要按「法」辦事,又要以「情」動人,使教師心服口服。
三是要開展各類活動,廣開感情宣洩的渠道。經常組織聯歡會、舞會、假日旅遊、參觀等集體活動,豐富教師的業餘生活,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往,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健全教師心理檔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溫馨談心室,民主生活會等方式為教師廣開情緒宣洩渠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