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新手爸媽抓狂的「嬰兒腸絞痛」,這樣緩解最有效!
Photo/tw.freeimages.com 責編/一朵貓
新生兒半夜哭不停,是傳說中的腸絞痛嗎?
每個生完寶寶的媽媽都會有嚴重睡眠不足的煩惱。尤其到了晚上,如果遇到寶寶有腸絞痛的狀況,更容易讓媽媽沒得睡。多半腸絞痛的好發時期在出生後2個星期至四個月內,發生的時間多固定在傍晚4點到9點及半夜零時前後時段。如果寶寶每天在這個時間容易哭鬧躁動、無法安撫、肚子鼓脹較有可能是腸絞痛。不過還是要經由醫生確認,也有可能會是其他身體不適。
腸絞痛不是病,而是症狀,我們通稱為症候群。發生原因至今不明,當寶寶哭鬧時,應先使用」排除法」來確認寶寶是否為腸絞痛?例如:寶寶是否是餓了、尿布濕了、發燒或其他身體不適。如在固定時間哭鬧躁動,則可請醫生進一步確認。
確認腸絞痛,交由專業醫生認定!
從醫學角度認定,腸絞痛因素如下:
寶寶腸胃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造成腸胃蠕動過快或不規則而產生痙攣疼痛。 寶寶對於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如是腸胃道過敏引起則建議餵母奶較好。 乳糖不耐的寶寶,因對乳糖消化不夠成熟,讓乳糖在腸胃道產生過多氣體而造成蠕動不正常。 從天生性格觀察,如果是容易焦慮的寶寶,會產生自主神經系統較強、腸胃道收縮狀況較嚴重,也會有腸絞痛的狀況發生。(如果父母本身易焦慮,也會讓寶寶產生焦慮)
以上的因素除了身體結構外,其實心理層面也是其中之一。
醫生在確認腸絞痛時也是使用排除法,觀察寶寶大便就是一個重要的依據,如果寶寶的大便帶血,像似草莓醬則為腸套疊而非腸絞痛(好發於6個月至三歲間)。如果是腸套疊則要儘早治療,因為有可能造成腸黏膜壞死。
半夜啼哭腸絞痛?細心觀察333!
如果寶寶總在半夜時,以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及高分貝啼哭,就一定是腸絞痛嗎?排除其他因素後,也可以透過「333原則」來判斷寶寶是否為腸絞痛?
每天哭鬧時間固定1~3次。 哭鬧時間長達1~3小時。 一周有三天以上的時間哭鬧。
以上這三項原則都有,才能判定寶寶可能有腸絞痛的問題。不過腸絞痛也會隨著孩子長大而遞減。就統計數字來說,通常4到6個月的寶寶腸絞痛就會自然解除。
而吃益生菌是否可以減緩寶寶的腸絞痛?因益生菌可讓腸胃道好菌增生,少掉壞菌而使氣體減少,所以對於有些寶寶食用,就會產生效果。但如果是高度焦慮或是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全的寶寶,則效果不顯著。
緩解方法這樣做!寶貝你的小心肝。
確定是腸絞痛,則有幾種緩解寶寶不適的方式:
幫寶寶找到舒服的位置:就是讓他肚子較不緊張的位置,像是把寶寶的腳弓起來,這時肌肉放鬆後也能減緩症狀。這姿勢也很像是寶寶在子宮裡的姿勢,所以對寶寶來說更有一種安心感。 幫寶寶做腹部按摩:按摩者的手部先搓熱(或是用熱水先溫熱),用手掌心放置寶寶肚臍外圍1公分做順時鐘環狀按摩法,需用點力氣輕壓按摩才能讓肚子裡的氣體排出,也能緩解寶寶腸絞痛的不適。 寶寶直立法:也就是寶寶拍打隔姿勢。直立式的抱起寶寶,媽媽一手托住頸部,一手托住屁股,讓寶寶靠著媽媽的肩膀。這對於高度焦慮的孩子很有幫助,因為親密的互動,可以讓寶寶減輕焦慮狀態。
最後提醒媽媽,如果寶寶長期哭鬧,排除簡單原則後,還是要帶寶寶就醫會是比較完善的做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