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君麻每次怒完小孩後就後悔無比,不禁想問:「如果可以,誰想吼小孩啊~問題是,音量不夠大,小孩的耳朵好像都聽不到似的,非得人家大聲啊!」就這樣,同樣的事一再發生,日復一日…君君麻也很懊悔怎麼會自己就這樣一步步走向吼媽之路呢?她說:我一點也不想當吼媽阿!
放低標準,他只是個孩子
如果你發現自己很常吼叫自己的孩子,靜下心來想想,是不是你對孩子的要求過高或是你對於髒汙的標準太過於嚴苛?
當你帶著孩子跟你一起去餐廳,而你跟朋友大聊特聊,卻要孩子得乖乖坐好?或是明明帶著孩子去沙坑玩沙,卻是這個也不行,那個也別碰;這個也怕會髒,那個說不好;或者帶小孩逛個百貨逛上一兩個小時卻絲毫不准孩子咿咿呀呀叫?試著放低標準吧,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狀況,日子會好過些。
試著湊到孩子的耳邊輕鬆說
這是擅用聲音的技巧,一旦你說話輕聲細語,甚至在孩子耳邊悄悄說時,你的語調就會相柔軟,而你也會較平靜。但是當你音量過大且著急,那麼孩子有可能感受到你的怒氣,反而情緒反應更激烈,而你可能又要發怒了。
先解決雜事 解決你的心煩
雜事總是很耗時間,如果你趕著買菜,就不一定要帶著孩子一起逛市場,如果非得帶去,那麼就轉戰超市或大賣場吧。如果想快速處理家務,也可請家人先帶開孩子,那怕只有半小時,都能讓更有效率。或者,偶爾乾脆花點錢請人來打掃吧,多出的時間能全家出遊,維繫情感品質,何樂而不為呢。
幫自己找一句能說服自己不生氣的話
幫自己找一句提醒別發怒的話,例如:「他才兩歲他才兩歲啊!」「這是修鍊,過這是修鍊!深呼吸」
直到自己的怒氣消散,畢竟這金句說的對,孩子才兩歲,他絕對不是故意要惹火你的。當你就快發飆時,就拿這個金句來提醒自己,最好熟到你一發怒就反射性的碎念這句話。

媽媽也要適時地藉助玩偶來發洩情緒
不只孩子愛娃娃,你還記得你也曾經有過絨毛大玩偶陪伴你的童年嗎?
其實買一個可以讓你發怒時發洩的玩具也是個好招,像是選個軟Q白玉蛋黃哥、大黃鴨、Hello Kitty、小白兔布偶或是出氣枕,總之,每個人總要找到憤怒的出口。
運動是最好的發洩
對於有些人,大吼其實是一種身體上的解放,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你可以改用慢跑、跳舞、打球,或乾脆上上健身房去運動吧!去取代想要尖叫發狂的怒氣,還可趁機減肥,維持美麗的體態,相信這樣做心情一定會更好,何樂不為呢?
找個安心的人讓你能放空一下
帶孩子是個極度勞累的工作,而大吼不過是一種警告,提醒你可能擁有過多的壓力與勞累,需要休息一會了。找一個讓你安心的人,幫你帶孩子一個上午、一天或是幾個小時,暫時脫離一下那個環境,補充一下你的正面能力。
提前排除一再發生的場景,避免問題發生
如果孩子一直把櫃子裡的東西亂撥出來丟滿地,讓你很抓狂想大罵時,那就這就不如加裝幼兒安全防範措施吧,例如在抽屜櫃、門裝上安全扣環,這也可防止孩子誤食危險物品。
就在出門前一刻,孩子才突然大喊要尿尿或是放不下眼前的玩具,而耽誤了出發時間,那麼就試著提醒時間,或是數數字預告他,並提前帶去洗手間或讓孩子選一樣玩具帶出門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957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