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感冒,幾乎是每個媽媽都會碰到的事。一提到發熱,往往都是事發突然,一家人心急如焚,手忙腳亂。看到自家娃打蔫兒,吃不香睡不好,更是疼在兒身,痛在媽心,難受得想哭。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應對寶寶發燒方面的經驗。
盲目退燒不可取
有的媽媽一發現寶寶發燒,心疼之餘,更是緊張得不得了,連夜跑三四家醫院,千方百計要讓醫生先把孩子的體溫降下去才放心,其實吧,這是相當不明智的。
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發燒?發燒,實際上就是由於病原體入侵,而引起的一種機體防禦反應。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本身並非疾病,嚴格來說,還是身體對抗感染的積極行為。例如,發熱體內的白細胞可以攻擊並摧毀入侵的病原體,孩子通過和疾病的抗爭中獲得相應的抗體,以後他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會大大增加!
不僅如此,最近美國專家還研究發現,嬰兒如果在一歲前發過幾次燒,還能減少日後患過敏症的風險。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查了 835 名兒童從出生到一歲期間的醫療記錄,發現一歲前從未發過燒的兒童中,有一半在 7 歲前發生了過敏反應。而在那些發過一次燒的兒童中,7 歲前發生過敏反應的比率是 46.7%,而在那些發燒兩次以上的兒童中,這一比率降到了 31%。
這樣看來,寶寶偶爾發燒確實不是壞事,不妨把它當作鍛鍊寶寶免疫力、抵抗力的好機會,從心態上樂觀積極起來,而不是一聽說寶寶生病了,就緊張到不行地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寶寶體溫到幾度有必要服退燒藥?
醫生一般推薦38.5℃以上再服用退熱藥物。孩子服用退熱藥後,家長應先觀察兩三個小時,不要一等孩子吃完藥就給他量體溫,看燒還沒退就著急起來——因為藥物吸收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這期間寶寶的體溫還可能繼續上升。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和急躁,多給寶寶喂水和注意觀察。
寶寶體溫不到39℃, 退燒絕不能退得過快、過急、過猛。像激素類的針劑能起到迅速退燒的作用,有些家長不明就裡,要求快速退燒,醫生只能用這類針劑,不管怎樣先退了燒再說。但實際上,激素不僅會掩蓋症狀,使醫生難以判斷小孩發燒的病因,拖延了治療,還對血液系統、肝、腎等器官都會造成一定損害。
寶寶在38.5℃以下,基本屬於低熱。退熱的話,還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寶寶科學散熱:
1、經皮膚水分蒸發散熱是主要途徑,占90%以上。所以發熱時不要給孩子穿、蓋得太多。
2、保證寶寶攝入足夠的水及含水量較多的食物。若寶寶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將受限。經排尿、排便過程亦可散熱。多喝水多排尿。
3、溫熱毛巾濕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冰袋或冰貼也有一定的降溫效果。
總結下來,多喝水、少裹衣服、溫濕敷、保證排便等都是寶寶健康退熱辦法。特別注意,由於寶寶生病時不喜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少量多次喂食,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提供最豐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762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