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小娜(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我們中國傳統的坐月子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稱之「月內」,是產後必需的儀式性行為。
坐月子是必須的嗎?
當然是必須的啦!坐月子的過程,實際上是新媽咪整個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新媽咪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才能恢復健康。坐月子的目的就是在這段期間內做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坐月子30天還是100天?
產前孕媽咪擔負著胎寶貝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心臟負擔增大,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妊娠期腎臟也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肌張力減低、蠕動減弱。產後寶貝娩出,母體器官需要恢復到產前的狀態。而這些器官形態、位置和功能的復原,取決於新媽咪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若養護得當,則恢復較快,且無後患;若稍有不慎,調養失宜,則恢復較慢。 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復原。
●子宮體的收縮、恢復,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復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
●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周;
●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8周的時間。
TIPS:新媽咪注意啦
如在此期間乾重活,新媽咪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坐月子只是在產後最初的1個月尤為重要,並不是產後1個月新媽咪就能得到徹底的恢復。新媽咪的生理和心理的恢復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1個月以後雖然不用像坐月子一樣謹慎,但生活上也要適當注意。
坐月子4準則,你要知道
1.慎寒溫:產後體虛易受邪氣侵襲,應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適勞逸: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新媽咪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3.勤清潔:生產時體力消耗過度,加上皮膚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所以新媽咪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4.調飲食: 飲食方面因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再者,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做調配比較妥善。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媽咪寶貝傳媒是國內母嬰傳媒領導品牌,旗下出版《媽咪寶貝》《孕媽咪》兩本月刊,專注於為孕及0-3母嬰家庭提供育兒生活解決方案。訂閱媽咪寶貝傳媒官方微信,與我們互動有趣的育兒生活方式,並獲取權威、專業的健康生活資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