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世襲小兒科醫者著《幼科發揮》有云:「諸虛不足,胎稟怯弱者,皆腎之本髒病也。
」白話就是說各種虛證、稟賦不足的病證都因腎而起。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對寶寶來說是促進生長發育的「主事」部位。
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腎的充盛與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那麼如何從寶寶的生長發育看腎臟的狀態呢?

尿床——腎氣不足
寶寶尿床並不稀奇,正常情況下,寶寶1歲後白天已漸漸能控制小便。
若3歲以後,寶寶還不能在熟睡時自主控制排尿,就是遺尿症,我們俗稱「尿床」。
寶寶尿床主要是因為腎氣不足,導致不能自由的控制尿與不尿。
並且腎氣不足,寶寶會出現在熟睡時完全沒有意識多次遺尿,小便次數增多的特徵,就像天冷時我們經常感到需要入廁小便。
如果寶寶長期遺尿不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
有外國研究表明,兒童遺尿症對孩子的主要危害是心理上的。
通常,患有夜遺尿症的兒童表現為缺乏自信心、處世能力差、焦慮、恐懼集體生活,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孩子成年後難以與他人溝通、偏執、具有暴力傾向等。
「五遲」——腎精虧虛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時能獨立坐一會,8個月會爬,在9個月左右能站立,10個月自己扶著會慢慢走,12個月時能獨立行走,一出生即有頭髮,出生後4到6個月乳牙萌出,1歲時能說出簡單的生活用語,2歲後能簡單的交談,5歲後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意思。
但是有許多寶寶並不能在這些年紀的時候做到如上所述,這就是五遲,是腎精虧虛導致的。
「五軟」——精髓不充
與「五遲」相並稱的就是「五軟」,五軟是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
在寶寶半歲前後,脖子軟弱無力下垂為頭項軟;
咀嚼無力,經常流口水為口軟;手臂不能握舉為手軟;2歲半以後尚不能站立行走為足軟;「身寬體胖」但是肌肉鬆軟無力為肌肉軟。
五軟和五遲一樣都是腎的「精氣」不充裕導致的,如果發現有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多動症——陰虛陽亢
經常有寶媽說,為什麼自己的寶寶特別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自製力弱,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其實,這些特徵是兒童的天性,那如何界定正常的「活潑好動」還是病態的「多動」呢?
多動症的診斷標準很複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同齡的兒童比較,如果上述三個特徵明顯比同齡兒童亢奮,應及時就醫。
根據寶寶精神渙散、多語多動、衝動不安的特徵,可以歸入「躁動」;由於寶寶智力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活動過多,思想不易集中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故與「健忘」又有關係。
因為寶寶年幼,生理特點本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有了這些症狀那就是「陰虛陽亢」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522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