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髮那麼少,多剃就能多長嗎?原來是這麼回事!
2016-03-10 08:10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好多地方都有給寶寶剪頭髮,討個好彩頭的習俗,寓意「小兒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可是,為啥娃的頭髮,辣麼少,辣麼黃,後腦勺還……禿了一大圈……瞬間覺得拉低顏值了呢,好心塞……
寶寶的頭髮為什麼「不景氣」?要不要去剃個頭?小朋友頭髮黃是缺營養麼?
1、「滿月頭」到底要不要剃?
到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你若是想為寶寶討個好彩頭,順應一下「龍抬頭」的傳統習俗,那就稍微剪一點兒意思意思就好了。「滿月頭」也是如此,胎髮並不需要剃光。
剃光頭很可能傷害到寶寶。嬰兒的頭皮非常嬌嫩,在剃頭的過程中,刀片容易對寶寶的頭皮造成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傷痕,從而造成表皮毛囊組織的損傷,且會為病菌打開無數的缺口,使其趁虛而入,因此,從預防感染的角度考慮,剪髮要比剃髮更合理、更安全。並建議為他準備一份「專人專用」的嬰童理髮器械,以確保衛生安全。
2、剃頭,能讓寶寶頭髮更茂盛嗎?
我們孩子小時候的頭髮比較稀少,帶出去遛彎,見一個大媽就說「要多剃,剃光頭,剃了才會長」,還給我介紹一些偏方——比如用生薑給寶寶擦頭皮,指望能以此使寶寶的頭髮長得更茂盛。其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擦生薑能促進寶寶的頭髮生長,而且生薑汁會給頭皮帶來灼熱感,「辣」得寶寶很不舒服。
和出牙晚一樣,1歲內的寶寶不長頭髮是正常的,這也並非預示未來會發量稀少,只是因為寶寶的毛囊還沒發育好。等到2歲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都會長出茂盛的頭髮來——但這與是否多剃、是否用了偏方沒有半毛錢關係。
3、「枕禿」,真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都說叫「枕禿」了,還真是躺在床上磨出來的
嬰兒的脫髮常會發生在與床墊摩擦的一側頭皮部位,特別是當寶寶有躺著搖頭的習慣時。隨著寶寶的運動逐漸增多,能夠自己坐起來,不再用頭在床墊上蹭、搖的時候,脫髮就會好轉了。
如果你因為指望「讓寶寶睡出好頭型」而給他使用了那種填充有大米的枕頭,那寶寶的枕禿情況會更嚴重——因為摩擦係數增大了。在此多說一句,對於小寶寶來說,枕頭和毯子都是不必要的(因為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從出生開始就睡在啥都沒有的床上會更好。
胎髮脫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成熟的頭髮開始生長之前,嬰兒的第一批頭髮(胎髮)都會先行脫落。所以,在寶寶6個月以前出現的所有脫髮現像都不值得擔心,也不用糾結於缺鈣什麼的。請向小編學習,對於所有關於寶寶頭髮多少的評論,一概表示「聽不見」。
4、「小黃毛」是因為體內缺乏微量元素?
很多寶寶出生時胎髮又黑又亮,但1、2個月後慢慢變得細黃起來,媽媽就開始擔心,是不是營養不良呀?寶寶體內是不是又缺什麼微量元素了?
咳,這很可能是遺傳。你可以讓老媽或婆婆幫忙回憶一下,你或是你老公小時候會不會也曾是一枚「小黃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娃顯然是像爸媽咯,那還有啥好睏擾和糾結的?對,我問過奶奶,孩子父親小時候就是稀稀拉拉的黃毛小子,哈哈。
仔細觀察下寶寶的頭髮吧,如果真的是營養不良或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頭髮枯黃、乾燥,且無光澤,髮質比較差,一般還會有別的症狀。而你家寶寶的「小黃毛」只是細軟、發量不多、顏色稍淡,但依然富有光澤,那媽媽根本不用多擔憂和懷疑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他的頭髮會逐漸黑亮、濃密起來的。
5、頭皮上的「乳痂」可以摳掉嗎?
小嬰兒的頭皮上往往會出現魚鱗狀的紅色皮疹,伴隨起皮、結硬殼,在囟門上特別明顯,這是由於皮脂分泌過於旺盛的緣故。
你需要知道的是,乳痂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也不是感染,它在嬰兒中非常常見,一般在寶寶出生幾週的時候開始發生,並在幾週或幾個月後消失,一般無需特別治療,當然就更不應該去用指甲摳剝——這會造成不必要的皮損及感染。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做法是:
比平時更經常給寶寶洗頭(使用溫和的嬰兒洗髮水)。洗頭的時候,輕輕按摩寶寶的頭髮,可以將頭痂洗去。但並不提倡使用嬰兒油或礦物質油來塗抹有頭痂的地方。
誰不想自己孩子有一頭濃密黑亮的頭髮?說實在的,要不是很早就知道了這倆根本就不是問題,肯定也會有焦慮的。寫這篇文章,也是想告訴其他有相同煩惱的媽媽們,頭髮少,沒事!頭髮黃,沒事!後腦勺脫髮,沒事!科學育兒,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救媽媽的焦慮。把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親子陪伴中去,別再為這些小事煩心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