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幾顆這個,4歲男孩生命危急!這些食物寶寶不能吃,家長們要當心!

豆豆今年4歲,近日,他被媽媽抱進金華市人民醫院時,已經發燒2天了,小臉蠟黃,一點精神也沒有。

「孩子發燒一直不退,最近尿的顏色也變得很深,像濃茶一樣。」豆豆媽看著兒子,一臉著急。經過檢查,豆豆得的是急性溶血性貧血,且屬重度貧血,情況非常危急。

這是吃出來的。豆豆媽說,這幾天蠶豆剛上市,她就買了些做給兒子吃,「就吃了一點點。」

「小朋友很有可能得了蠶豆病」醫生說,經檢查,豆豆血液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值明顯比正常人低,正是因為缺少這種酶,他吃完蠶豆後引發了紅細胞破裂,進而出現貧血、發熱、濃茶色尿等溶血性貧血的症狀。

經治療後,豆豆昨天症狀終於好了些,順利出院了。

蠶豆為啥殺傷力這麼大?

現在天氣慢慢熱了,蠶豆漸漸成了菜場裡的時鮮貨,有些剝了殼的蠶豆,賣到十多塊一斤,這樣的好菜,怎麼對寶寶殺傷力這麼大呢?

蠶豆病和普通過敏性質不一樣,屬於基因缺陷,由父母傳給孩子,其中3歲以下的患者占到總人數的70%,男性占到了患者人數的90%。

這些人,血液里的紅細胞膜上,天生缺少一種名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酶類,這種酶就像是給細胞穿上盔甲,可以抵禦各種「氧化性」物質入侵。

缺少這種酶的人,碰上帶有「氧化性」物質,紅細胞就會被破壞,特別是新鮮蠶豆,算得上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對於缺少這種酶的孩子,蠶豆就成了致命的毒藥。

吃了蠶豆,孩子身體中的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經過尿液被排出體外,導致重度貧血,尿出醬油尿,精神不濟,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

得了蠶豆病的人,不僅不能吃和蠶豆相關的食物,甚至連接觸蠶豆花粉,喝吃過蠶豆母親的母乳都會發病。

蠶豆病哪些食物不能吃

蠶豆病不能吃珍珠末,金銀花,川蓮,牛黃,臘梅花,熊膽,保嬰丹,切記禁食蠶豆或蠶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蠶豆開花、結果或收穫季節去蠶豆地。至於其他水果蔬菜的話,一般沒有禁止。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

蠶豆病的症狀

患者一般在食用蠶豆後1-2天內出現急性血管內溶血,一旦發病,來勢兇猛,表現為全身不適、臉色蒼白、微熱、頭昏、倦怠無力、厭食、腹痛、噁心、尿色加深等。繼之出現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此後體溫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續3日左右。

與溶血性貧血出現的同時,出現嘔吐、腹瀉和腹痛加劇,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約50%患者脾大。嚴重時可能導致昏迷、休克、全身衰竭,若急救不及時常於1~2日內死亡。所以出現以上症狀的病人,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10種寶寶不能吃的危險食物

蜂蜜

原因:據英國相關報道,在過去的25年中,約出現40件嬰兒感染肉毒桿菌死亡案例,都與食用蜂蜜有關。這些案例中,病況較嚴重的嬰兒多半小於6個月。

注意:不要在1歲以內嬰兒的奶粉或食品中添加蜂蜜,以避免遭到致命細菌的感染。

腌制食品

原因:腌製品(鹹魚、鹹肉、鹹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腌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曲黴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

注意:有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期間開始吃腌製品的孩子,成年後患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湯圓

原因:由於糯米比較黏,小孩可能會把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 到2 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湯圓餡中的花生,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注意: 3 歲以內的嬰幼兒是不適合吃湯圓的。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更應少吃湯圓以防病情加重。

巧克力

原因: 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而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容易產生飽腹感,因而影響 食慾,使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了小孩的身體健康;另外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嬰幼兒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常吃巧克力還會 發生蛀牙,並使腸道氣體增多而導致腹痛。

注意:3 歲以下的小孩不宜吃巧克力。

原因: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另外,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出現小兒多動症。

注意:3 歲以內的寶寶不宜飲茶。

大豆

原因:大豆本身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如果攝入量較大,會出現類似於人類雌激素攝入過多而產生的副作用;另外,過早攝入豆類食物,可能會引起嬰兒過敏,導致嬰兒發生腹瀉和皮炎等過敏症狀。

注意:1~2 歲內嬰幼兒應儘量避免食用大豆食品。

鮮牛奶

原因:鮮牛奶的蛋白質構成主要是球蛋白,乳清蛋白只有20% ;而母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乳清蛋白,其比例高達60%。

而且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與母乳不同,如牛奶中礦物質含量偏高,會加重嬰兒的腎臟負荷。牛奶也是一種貧鐵食物,長期攝入可能會造成嬰兒鐵缺乏。

注意:嬰幼兒不宜喂鮮牛奶,如不能喂以母乳,宜選用用以母乳為依據、專為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奶粉。

專家提醒:其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花生醬和魚蝦、貝殼類海鮮,最好在寶寶超過1 歲並確認不會過敏再進食這些食物。另外,某些容易引起嬰兒咽喉堵塞的食物,如堅果類、某些帶核的水果如荔枝、龍眼等也儘量避免食用。

原因:隨著寶寶生長發育的進展,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需要可適當吃一點點。

原則:1 歲以內的寶寶輔食中可以完全不放鹽,如果寶寶喜歡吃點「咸頭」,6 個月後可適量添加,但每日食鹽量要控制在1 克以內。1~3 歲的幼兒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每天2 克以內。

注意:寶寶由於腎臟發育不完善,攝入鹽太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對身體不利。

原因: 春筍易引發過敏性皮炎、消化道疾病。新鮮竹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生成草酸鈣,過量食用對小兒的泌尿系統和腎臟不利。特別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 幼兒,骨骼發育尚未成熟,而筍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鋅的吸收。小孩如果吃筍過多,可能會使他們缺鈣、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的緩慢。

原則:新鮮竹筍少兒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

注意:不要給4 個月以內的嬰兒添加任何含草酸過高的食物如菠菜、捲心菜等。

原因:雞蛋、鴨蛋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還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對嬰幼兒的成長有不少益處。但如果食之過早或過多,寶寶的消化能力還不能完成這麼大的「工程」,就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原則:1 歲前儘量不吃雞蛋;1 歲到1 歲半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而且每天不能超過1 個;1 歲半到2 歲的嬰兒,可隔日吃1 個蛋(包括蛋黃和蛋白);年齡稍大一些後,才可以每天吃1 個蛋。

注意:如果在寶寶的糞便中,發現有如蛋白狀的物質,則說明寶寶的腸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蛋白質。

對於這些嬰兒,最好把蛋黃煮到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嬰幼兒正在出疹,則暫不要吃蛋,以免增加機體負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485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