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年節假日前後都會有不少兒童誤吞異物等意外傷害發生。近段時間以來,杭州各大醫院相繼收治多例孩子不慎吞入異物的病例,有的卡住喉嚨,有的吸入氣管。患兒年齡從1歲到10歲,而吸入的大多是食物,位置各有不同,但都非常危險。
專家提醒
一旦發生誤吞異物,不要懷僥倖心理甚至用土方法處理,應及時就醫,不同的吸入位置找不同科室醫生。
一片蝦姑殼導致食道穿孔
兩歲不到的瀚瀚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手腳很快,需要時時有人盯著。前天吃晚飯時,家人剝蝦姑給瀚瀚吃,手舞足蹈的小傢伙在大人不注意時,把桌上的蝦姑殼塞進了嘴巴里。
這片蝦姑殼有點大,邊上還帶著尖尖的角,而孩子的食道尤其是咽喉的地方比較窄,蝦姑殼直接卡在了咽喉里。孩子當即大哭起來,還不停嘔吐。大人趕緊將孩子送到醫院。
瀚瀚不小心吞下的蝦姑殼
到浙大兒院後,急診醫生做了檢查,發現不規則的異物已經刺穿孩子食道,出現出血現象,孩子需要做急診胃鏡檢查。
手術中四點多開始,一直持續到5點多才結束。「考慮到孩子有食道穿孔的現象,短期內進食可能會有影響,所以給孩子放了胃管。」浙大兒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甫棒醫生說,短期之內,孩子的病情還需要觀察。由於他已經發生了食道穿孔,要觀察是否可能引發縱膈的炎症。縱膈是一個無菌的環境,而食道是一個有菌的環境,如果細菌跑到縱膈裡面去,形成縱膈炎或是縱膈膿腫,情況就會變得非常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要第一時間取出異物的原因,越早把異物取出,發生縱膈感染的風險就越少。
1元大小的牛骨頭差點要了男孩的命
急著和小夥伴出去玩的樂樂(化名),拿起來碗一口吞下碗中剩餘的牛骨粉絲湯。不料一塊掩藏在湯底的牛骨頭也跟著進了他的喉嚨,讓他當場話也說不出來,一邊的媽媽哭著打急救電話。
樂樂吞下的一塊錢大小的牛骨頭
「從CT片上看,還是比較兇險的,因為骨頭剛好卡在了食管和主動脈交叉的位置,如果骨頭穿透了主動脈,貿然取出會引發大出血,危及生命。慎重考慮後,我們特別邀請了胸外科醫生保障,以防萬一。取骨頭的手術在胃鏡下實施,我們先試探性的輕搖了下骨頭,發現還好,沒有扎進主動脈,我們懸的心也放下了,然後輕輕的取出,手術很順利。」杭師大附屬醫院消化二科的李之印主任說。
取出來的骨頭有一元硬幣大小,李之印主任也連連感慨,這麼大的骨頭卡在食道,實在是太危險了。
一歲小兒把核桃仁吸進了氣管
年僅1歲的東東(化名)因為一顆小小的核桃仁,今年度過了一個驚險萬分的春節。
年初二那天,東東在被喂了核桃仁後開始劇烈嗆咳,嗆了一分鐘後還出現了短暫憋氣。雖然症狀自行緩解,擔心不已的家人還是把他送到醫院檢查,被確認是支氣管異物。
杭州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曹曉林主任醫師和施紫光主任醫師接到電話後放棄休假,立刻趕回醫院,為患兒實施了硬支氣管鏡下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最後,在耳鼻咽喉科、麻醉科及手術室等多名醫務人員的熟練配合下,成功將位於右主支氣管遠端及右上支氣管開口處的核桃仁取出。
兩三歲是異物誤吞的高發年齡段
浙大兒院的消化內鏡室有三十多年歷史了,經常要從小朋友的消化道里取出各種各樣的異物,一年算下來大概有四百多例。
醫生把每一件從孩子消化道里取出來的異物都保存了下來,積累到現在,簡直就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醫生總結,最常見的消化道異物是硬幣、遊戲幣、鈕扣之類的物件,其他還有鈕扣電池、棒棒糖的小棒、孩子佩戴的飾物小掛件等,最離奇的異物是長達十幾厘米的釘子。
「誤吞異物的孩子,從幾個月到十多歲都有,最常見的還是兩三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動能力大大增加,可觸及的範圍增加,但判斷能力還比較差,不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細心看護,避免讓她接觸到容易誤吞的物品,買玩具時也要避免帶有細小零件的。」浙大兒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甫棒醫生說。
而氣管、支氣管異物絕大多數發生於小兒,特別是嬰幼兒。杭州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曹曉林主任醫師說,由於小兒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和喉的保護功能不健全,不易咀嚼硬食物,如西瓜子、花生米、豆類等易誤入氣管內,更多的原因是小兒吃食物或口內含有小物品時,哭笑、打鬧或跌倒,將口內含物吸入氣管、支氣管內。
為預防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發生,醫生提醒,要避免小兒在進食時哭鬧、嬉笑、跑跳,教育小兒吃東西要細嚼慢咽。同時不要給幼兒吃豆子、花生、瓜子等不易咀嚼的食物,更不要強迫喂藥,這些都容易造成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發生。另外在幼兒的活動範圍內應避免存放小物品,如衣扣、滾珠及筆帽等,防止其含於口內玩。
和孩子吃飯時要注意這些
告訴孩子吃飯要細嚼慢咽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把飯吃完,想著法子的跟他說,「你快點吃,看看誰誰家孩子吃飯多快!爸爸(媽媽)跟你比誰飯吃的快!」諸如此類的。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食物不經過充分咀嚼就咽下去不容易消化,遇到有骨頭、刺之類的菜還容易卡喉嚨。
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需要細嚼慢咽,遇到有骨頭、有刺的菜時,要特別提醒他們注意,太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幫他們把刺挑掉。
不要七嘴八舌的聊天、逗孩子玩
有的小孩吃飯時,周圍的人七嘴八舌地聊天,使喂養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喂兒童,也不能與兒童進行交流,兒童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對於兒童來說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有些家長吃飯時,還喜歡逗孩子玩,一不小心,孩子就會咬到自己的舌頭,或者飯粒進入氣管。
不要追著孩子吃飯
總想讓兒童多吃些,這是中國家長最普遍的想法,「多吃才能長大個兒」,「媽媽做這麼好吃的飯你才吃那麼一點,不行,再吃兩口」。
在這些飯桌上最常聽到的聲音,兒童的吃飯這件事漸漸變了味兒,小的時候追著喂,長大了又得逼著吃,搞得飯桌像是戰場,一頓飯下來,家長累心又費力。
不要在飯桌上訓兒童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兒童在餐桌上挨過父母的批評,好多家長平時工作忙很少能跟兒童坐在一起,於是吃飯時就成了家長關心兒童的重要時間,先問學習成績,再問思想動態,然後就是滔滔不絕的說教。
告訴孩子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
有的家長出於對小孩的寵愛,任小孩放任自由,吃起飯來毫無規矩。
實際上這種行為對於小孩日後的行為習慣是百害無一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397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