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輔食添加9大錯誤你中招了嗎

寶寶的輔食添加是有原則的: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細,由一種到多種。但是要是新手媽媽誤踩進了這9個添加輔食的誤區,那很可能會給寶寶的身體帶來損害哦。

1.輔食添加,越早越好!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應該堅持到寶寶6月齡,並在全球範圍提倡輔食添加應該在寶寶6個月時開始。其實,寶寶的腸道在4-6個月時才開始分泌澱粉酶,這時才能消化澱粉類的食物。輔食添加過早只會給寶寶的腸胃帶來負擔,容易引起過敏、腹瀉等問題。而輔食添加過晚則會錯過寶寶味覺發育的敏感期,造成日後添加輔食困難。合理掌握好輔食添加的時間才不會損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2.添加輔食後,不減奶量

輔食添加之初,只餵1-2小勺,僅僅是為了讓寶寶嚐嚐味道,學吃、學吞嚥,至於吃多少量還未提上日程。輔食添加2-3週後,才能逐漸增加量,並且最終達到替代一頓奶的量。這是輔食添加起始階段非常重要的一步。

3.輔食添加從蛋黃開始

許多媽媽覺得蛋黃的營養最好,所以輔食添加從蛋黃開始,其實首先給寶寶添加的輔食應該是米粉,因為米粉引起寶寶過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由於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鑑於寶寶在出生4-5個月時體內存儲的鐵基本消耗殆盡,因此還可以給寶寶選擇添加了鐵元素的米粉,以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4.泥糊狀的食物易於吞嚥和消化,可以長期給寶寶吃

寶寶輔食添加9大錯誤你中招了嗎

通過給寶寶品嚐各種食物,讓他體驗從流食、半流食到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可促進寶寶的味覺、 嗅覺發育。添加輔食其中一個目的是開發寶寶的第九對腦神經——舌咽神經,讓寶寶學會吞嚥,為日後吃飯打基礎。所以在寶寶適應了流食和半流食後,可以嘗試給寶寶添加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 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而不應該長期給寶寶吃泥糊狀的食物。

5.多吃高蛋白,寶寶長得快

許多媽媽都認為想要寶寶長得高、長得壯,就得多給他吃高蛋白的食物,比如多給寶寶吃些魚、蝦、肉等。其實,高蛋白食物多為動物性食物,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較高,如果攝入過多, 即使是年幼的寶寶也會造成動脈血管壁上海,還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寶寶的日常膳食要均衡、 全面,不可只注重蛋白質的攝取。

6.多給寶寶喝湯,因為營養都在湯裡

不少人認為「營養都在湯裡」,喝湯比吃肉更有營養。實際上,即使是文火燉出來的濃湯,裡面也只有少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後的胺基酸,大量的營養物質仍然保留在肉類中。因此,只喝湯不吃肉顯然是不明智之舉。

7.不加調味品的食物寶寶不愛吃

寶寶輔食添加9大錯誤你中招了嗎

其實,大部分食材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其中所含的天然鹽分也能滿足寶寶的需要,而且寶寶對調味品的敏感度高於成人,所以千萬不要以自己的口味作為衡量標準;更何況過早過多地在寶寶的輔食中添加調味品,不但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還會使體內的一些營養素失去平衡。因此,12個月以內的寶寶的膳食應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12個月之後可適當地添加少量的鹽,在寶寶3歲之前的膳食都需單獨進行加工製作。

8.每餐讓寶寶多吃一小口

有的媽媽總是擔心寶寶吃不夠,一再地讓寶寶「再吃一口」。如果總是強迫寶寶多吃一點,可能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還可能會令他對飽和餓的概念產生混淆。而且,長期過多地進食,多餘的熱量會導致營養過剩,長期如此會導致肥胖。此外,吃得過飽還會使大量的血液存積在胃腸道,造成大腦相對缺氧、缺血,進而、影響大腦發育。因此,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就不要讓他過多地進食。

9.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沒必要和成人一樣固定一日三餐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不願吃就隨他去,等他餓了自然會吃,沒必要和成人一樣固定一日三餐。其實, 每天三餐的時間固定,可以幫助寶寶增強對「一頓飯」和「下一頓飯」的時間概念。媽媽可以在吃飯前5-10分鐘提醒寶寶要準備吃飯了,這樣可以讓寶寶開始意識到「要吃飯」這件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389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