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吸吮手指?

看到寶寶3月齡以後開始吃手,很多家長覺得非常奇怪,有時候看著寶寶把手指都吃紅了,如果強行拿開,過一會兒又開始吃起來了,怎麼回事?其實,寶寶吸吮手指是有原因的,寶寶會用口來認識這個物質世界,建構自己的大腦,和心理世界。

吃手就是嬰兒口欲期的「工作」

3~4月齡的寶寶出現生理吸吮要求,便開始吃自己的手了,以後甚至會吃腳丫子,拿到什麼都往嘴裡送,這一動作可能發生寶寶清醒的任何時候,常在飢餓時和睡前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尋找自我安慰。別小看這一動作,可能是寶寶逐步認識自我的一個過程。但需要注意孩子的手衛生,避免感染疾病。

爸爸媽媽的關愛

寶寶到了7個月的時候,吃手指可能會更加明顯,8個月達到高峰狀態,但可能會持續到2歲以後才逐步消失。如果這段時間家長僅用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會造成孩子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腳丫,長大後出現貪吃,抽菸,喝酒,饒舌,嘮叨等現象。因此,在這期間吃手多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如果家長過分的剝奪了寶寶這個時期吃手這一行為,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行為發育,缺乏足夠的關愛,嬰兒就會感到自己是多餘的、不受歡迎的,內心將充滿焦慮與恐懼。有的家長為了阻止孩子吃手,給手戴上手套或長筒襪,一般情況下這種做法可能不恰當。

行為

正確的行為指引

有的寶寶到了4歲以後仍然還在吸吮手指,這就屬於行為問題了,多在孤獨、疲勞、沮喪等時發生,需要進行行為治療。有的家長打罵孩子,強行制止,然而這一行為可能更加嚴重。如果孩子太孤獨,或許經過吃手指達到自我安慰,並成為一種習慣,無論在看書學習還是玩耍時都可能會發生。

口腔不良習慣是造成錯頜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長期吸吮手指可影響牙齒、牙齦及下頜發育,導致下頜前突、齒列不齊,甚至妨礙咀嚼。但對於嬰兒不必強行制止,對較大兒童要適當忽視、分散轉移注意力和不吸吮手指時給予表揚,達到逐步消除。家長需要多愛護、關心孩子,特別是心理上的關愛,有利於孩子戒除不良的行為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從3月開始吃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到了4歲以後還在經常吸吮手指就屬於行為問題了。用合適的方法才能有利於寶寶改掉這一不良的習慣,強行的做法可能是適得其反。

如何能讓嬰兒期的孩子既能很好地學習、探索世界,又不受到傷害呢?

1

在孩子6個月前,儘量不要讓孩子的手摸到污濁不幹凈的地方,這應該很容易做到的。成人逗孩子玩或摸孩子手之前,先洗凈自己的手。夏季小嬰兒患痢疾,很大的可能是成人傳染的。為孩子提供安全衛生的物品和玩具,如玩具不要有易脫落物,選用無毒無鉛的塑料製品,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2

父母要耐心、冷靜地糾正兒童吮吸手指行為。對於這類患兒切忌採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嚇、打罵、訓斥,更不要使用捆綁雙臂或戴指套強制性的方法。因為這樣做,不僅毫無效果,並且會使兒童感到痛苦、壓抑、情緒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孤獨等情況。而且一有機會,孩子就會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為頑固化。

3

了解兒童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除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如饑渴、冷熱、睡眠)外,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玩樂。還應該提供有利條件,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使孩子生活充實、生氣勃勃。分散對固有習慣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潑的生活情緒,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4

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讓孩子以吮吸手指來取樂,要耐心告誡孩子,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不僅會引起手指腫脹、疼痛,影響下凳骨的發育及牙齒變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髒東西帶入口內,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及其他傳染病。

5

每當孩子吸手指時,應以嚴厲的目光注視孩子,並以堅定的口氣說:不行!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吸指行為有所減少,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並要向孩子說明,只要能減少這種行為,控制這種行為,他就會得到獎勵,採用這種正強化治療,可有明顯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356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