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住手,許多家長在餵食中犯的這個錯,竟會影響寶寶智商!

《寶寶跟大人一樣,越吃越多也會把胃撐大》

因為詳細了解了寶寶〝口腔期的吸允慾〞所呈現的方式,所以就比較能理寶寶餓和嘴饞的分別。

寶寶天生有一個習性,就是醒著時會一直想吸允,餓也想吸、飽也想吸,灌太飽的寶寶會出現昏睡狀態

嬰幼兒白白胖胖的樣子真是可愛,副食品加上牛奶每餐都吃光光,或是哭鬧時媽咪就餵一口米餅、塞奶瓶過去,但是寶寶真的餓了嗎?

家長可能把食物當成安撫的工具,或是食慾好就任由孩子吃。

其實,媽咪們照顧寶寶也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養成過度餵食的習慣。

最近有英國研究指,父母在嬰兒感到肚餓時才餵奶,幼兒長大後的智商,會較定時餵奶的嬰兒為高。

精神科醫生則認為,智力及記憶力很大程度乃先天遺傳,後天能改善的程度極有限。

不過,良好生活模式和環境,均有助孩子充份發揮先天智能。

於肚餓時才餵食,主要應為避免孩子過於肥胖,因兒童過胖會有礙將來智力發展。

精神科醫生劉英傑表示,智力發展包括多方面,

例如數學計算能力、記憶力、抽象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這些才能的極限,很大程度均在與生俱來時已決定,現時醫學上仍未發現任何公認有效的方法,可明顯提高智力極限,

例如某些人記憶力極佳,幾乎可一目十行,閱讀一遍即可將內容背誦如流,這種能力難以透過後天學習獲得,

但亦已發現一些生活習慣,有可能致使兒童未能妥善發展智力,

例如一般家長多受傳統思想影響,希望幼兒可白白胖胖,務求給其最充足的營養及飲食,

但劉醫生指,過度餵食孩童,可令他們易於過胖,極有可能損害孩子日後的智力發展。

當媽媽的最怕的就是孩子吃不飽,每天都在著急寶寶怎麼還不長胖,

寶寶一哭鬧,媽媽就喂食,

結果就是寶寶進食過飽,吃成了一個小胖子。

在最初的三個月,寶寶成長速度過快,

每月體重增長在720~800克,

4~6個月每月體重增長在700~720克

6~9個月每月增長360~480克,

9~12個月每月增長240~360克。

寶寶的胃容量其實很小,

長期吃得太多,會把寶寶胃部撐大,造成寶寶的身體不適;

如果是人工喂養,寶寶吃了過多的配方奶,

奶粉中的礦物質不能完全被寶寶吸收,增加腎臟負擔。

早有研究證實,兒童過度肥胖或營養過剩,均會令智力發展,尤其是手眼協調、瞬間記憶等能力較弱。

因此當幼兒主動表示肚餓時才餵食,可避免其過量吸收營養而致肥。

另注意兒童飲食中不應含有過多糖份,以免令血糖過高,有可能損害腦部神經發展。

此外,若子女患有腦部疾病或腦創傷,如腦部受感染、患有癲癇症、情緒病或腦組織受損等,均會令智力受損。

寶寶進食過多,消化系統一直處於工作狀態,

機體內的血液會優先滿足消化系統的需要,減少對大腦的供給,

腦部組織得不到相應的營養,影響智力發育。

由於每人體質和需要不一,部份家長會因貪方便,忽略子女到底是否真正肚餓,而慣於每日定時給其餵食。

很多時餵食次數和份量都易於超過孩童真正所需,令他們進食過量而增加肥胖風險。

吃太多容易造成肥胖,

小寶寶要多多運動四肢,

來促進大腦的發育。

如果身體過於肥胖,

寶寶手部堆積了大量的脂肪,導致手部靈活度下降,

手部神經在發育的敏感期得不到相應的刺激,自然也無法刺激大腦的發育。

除此之外,脂肪不僅僅會堆積在皮膚上,還會對堆積在腦組織里。

人的腦部表層是腦溝褶皺,褶皺越深,智力越高。

腦組織脂肪過多,使腦溝褶皺較淺,影響智力發育。

喂新生兒太多食物,還可能會導致長期的體重問題。

2006年「學報」科學審查研究發現,嬰兒期體重迅速增加與以後的肥胖有一致的關聯。

過度喂食新生兒,可能對嬰兒的新陳代謝有負面影響,增加肥胖的風險。

在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媽媽要按需喂養,不要媽媽盲目追求別人口中的「白胖寶寶」,

要知道,只有適合寶寶自身成長的,才是最好的。

------------------------------------------------------------

延伸閱讀

寶寶睡不長,醒得快,只睡半小時!媽媽好崩潰!怎麼辦?專家教你一招簡單應對!

網址傳送門

首頁還有更多熱門文章喔

網址傳送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308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