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媽媽月華】6歲男孩「仔仔」的媽媽,國家級青少年心靈成長導師,青少年心理成長諮詢師。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與摸索,為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專業系統學習了兒童心理方面的知識。從事出版行業,策劃出版了眾多暢銷的親子家教類圖書。
最近好幾位媽媽問我,寶寶愛吃手怎麼辦,要不要糾正?這其中有的才剛剛幾個月,有的寶寶4、5歲了,還動不動就把手往嘴巴里放。今天分享這篇寶寶吃手的文章。
吃手是口慾期的需要
寶寶出生後,就進入視覺的敏感期,但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視覺並沒有得到完善,看世界時是模糊的,因此,視覺很難滿足寶寶內在的需求。而嘴巴不一樣,嘴巴是寶寶與這個世界連接最重要的通道。通過吮吸,嘴巴的滿足能夠讓寶寶獲得身體的滿足,獲得慰藉與安全感。
因此寶寶喝奶時,就能體會這種吮吸帶來的滿足。但很多時候寶寶會發現喝奶無法滿足吮吸的需要,尤其是那些用奶瓶餵養的寶寶,他們已經吃夠了奶,但吮吸的不夠。怎麼辦呢?
剛開始寶寶對此無能為力,即使滿足不了,也無從發洩。隨著他們一天天的長大,他們能夠把手舉起來的時候,他們發現可以通過吃手來滿足吮吸的需要,不僅如此,在吃手的過程中,他們還能感受嘴巴的各種能力,嘴巴的部位功能和極限。於是,他們開始沒事就把手往嘴裡放,有時候還吃的津津有味。
其中有一些高需求的寶寶,吃手更能讓他們消除煩躁,讓他們可能失調的生物節律得到調整。這些寶寶連睡覺也會把手放在嘴裡。
這個時候如果寶寶吃手的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吸吮2-3個月後,就不會再吃手了。他們開始用嘴巴認識身邊其他的事物,寶寶會把所有能用手拿到的東西都往嘴裡放。他們用嘴打開這個世界的大門,又用嘴來與這個世界建立親密聯繫。當這份需求得到滿足後,寶寶就會告別口慾期,順利向肛門期過度。
如果這個階段寶寶吃手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口慾期就會重複出現,寶寶就會不斷出現吃手的行為。
仔仔3個月時開始吃手,那時候我們還不太懂,每次他把手放進去,我們就強行把他拔出來。後來我開始學習兒童心理學,了解到這是孩子口慾期的需要時,我的內心很是愧疚,覺得對不起仔仔。
仔仔一歲半時,他又突然開始吃手,這次我早有心理準備,決定滿足他,讓他吃個夠。他這次不止吮吸一個手指,而是把一整個拳頭往嘴裡放,常常口水沿著手指滴下來,他還一副津津有味超級滿足的樣子。每次我幫他準備好乾淨的毛巾,在他不吃的時候及時的把手清洗乾淨。這樣大概過了2個多月,有一天仔仔突然就不吃手了。
吃手也可能是寶寶情感依戀的需要
超聲波圖像顯示,一些嬰兒在子宮裡的時候已經吮吸手指了,有時候寶寶吃手也可能是情感依戀的需要。如果這份需求得到滿足,就會消失,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保留下來成為一種習慣。
有調查顯示,那些奶瓶餵養的寶寶比母乳喂養的寶寶更愛吃手,母乳喂養的好處在於寶寶喝飽奶後還可以繼續吮吸乳來滿足吸吮的需要,又不會撐壞肚皮,也不可能吸入太多空氣。但奶瓶餵養的寶寶喝完奶即使吮吸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他們也不能再吮吸奶,因為這樣容易吸入太多空氣,引起不適。因此,如果不希望寶寶愛吃手的話,最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時間最好稍微長一些,1歲左右再斷奶。母乳喂養時間越長,寶寶越不容易吃手。
還有研究表明,吃手的孩子有96%在吃飽後是獨自入眠的。父母陪同睡覺的孩子往往都沒有吮吸手指的習慣。在睡熟了之後,孩子原始的吮吸反射就被激發出來,吸吮的慾望得到了加強,當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吃手來滿足。而與父母睡的寶寶,當吸吮的慾望出現時,可以通過吮吸乳得到滿足,孩子就不會出現吃手的行為。
曾經認識一個與仔仔差不多大的小女孩,3個多月時寶寶的大拇指就已經吸出了厚厚的一層老繭。與她媽媽聊天時知道這個女孩一直都是奶瓶餵養,而且是自己一個人睡。到現在這個女孩還保持著吃手的習慣
不管是情感還是口慾期滿足的需要,媽媽都可以通過放任的方式讓寶寶吸吮的需要得到滿足。通常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出現重複的需求。
如果寶寶4、5歲了還吃手怎麼辦?
有些寶寶吃手的習慣會持續到4歲或者5歲以後,這個時候媽媽要區別對待。
如果寶寶從小到大一直保持著吃手習慣的話,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養育方式,找到寶寶吃手的原因,再想辦法改變。
如果寶寶是因為情感需要沒有被滿足,可以任由孩子吸個夠。當他被滿足的那一天,他自然就會放棄這種方式。
4、5歲的寶寶吃手也可能是發洩內心壓力的方式。尤其寶寶很累、或者該上床睡覺的時候,或是看電視、聽故事的時候,寶寶如果還是情不自禁的做著這種動作,就任由孩子去吧。
如果媽媽覺得實在受不了的話,也可以採取一些替代行為。比如在他的手指上纏上膠布或繃帶,對於夜裡喜歡吃手的寶寶,給他戴上手套也可以起到提醒和打消吮吸拇指的念頭。也可以利用寶寶愛美的心理,告訴他吸吮的那個手指沒有另一個好看,來降低他吃手的慾望。
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進行改變,比如和孩子玩藏拇指的遊戲,告訴寶寶,每當你感到自己想要吃手時,趕緊用其他的手指握住拇指,握成一個拳頭。如果寶寶習慣上床後吃手,媽媽可以陪寶寶一起睡覺,講一個睡前故事,同時把寶寶的手握在媽媽手裡,和寶寶一起緩慢的呼吸,共同入眠,這樣孩子上床後有事可做,媽媽的陪伴也能讓他獲得安全感,吃手的需要就會降低。
如果寶寶已經沒有吃手習慣了,在4、5歲時突然又出現這個行為,媽媽就要想一想,最近是不是給寶寶的壓力太大,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讓寶寶感到緊張。4-5歲的寶寶突然有了退化的行為,往往與外界壓力突然增大有關,尤其功課吃力、老師要求嚴格的情況下,這種情緒更明顯。對於這種原因導致的吃手,媽媽也不用焦慮,放任自流,同時用遊戲、語言交流等方式幫助孩子學習發洩壓力的方式,孩子吃手的習慣就會得到改變。
有些孩子麵對外界壓力,也可能會通過挖鼻孔、咬指甲、眨眼睛等動作,如果孩子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媽媽一樣不用緊張,這只是孩子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