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撓耳朵的4種可能性

寶寶從呱呱落地那天起,就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經常會有家長發現寶寶不自覺的開始反覆撓耳朵,哭鬧不止,甚至會有撓傷耳廓的情況出現,有勇猛的家長就開始又是挖耳勺、又是棉花簽的給寶寶挖耳朵。

有緊張的家長滿臉焦慮,束手無策,直接抱著寶寶跑去看門診,大夫,我家寶寶的耳朵到底怎麼了?寶寶出現撓耳的表現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話題。

1. 急性中耳炎

當寶寶出現撓耳,哭吵不止時,我們應該首先考慮到寶寶是否患有急性中耳炎

一說到中耳炎,人們便會聯想到耳朵流膿,因為容易被人發現,故能及時就診。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中耳炎的兒童並沒有耳朵流膿的表現,正由於不易被發現,所以危害較大。

兒童是中耳炎的好發人群,一方面,兒童咽鼓管較成人短、平、寬,咽鼓管軟骨段管壁容易閉合,因此發病率較成人為高。

另一方面,由於兒童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僅有撓耳、哭吵等症狀,家長容易忽視,導致寶寶聽力下降、耳後骨膜下膿腫等表現。

因此,應該帶寶寶至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行外耳道清洗後,耳內鏡檢查,如發現鼓膜急性充血、鼓室積膿,應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麻黃素滴鼻以利咽鼓管引流等。

2. 外耳道濕疹

濕疹是指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炎,組織學上表現為細胞浸潤,有漿液滲出,主要特徵為瘙癢、多形性皮疹,易反覆發作等。

耳部濕疹是濕疹中的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對於急性期滲液較多的寶寶,可用爐甘石洗劑清洗,口服抗組胺藥物,避免刺激,如熱水燙洗,撓耳、接觸過敏源等。

儘量減少接觸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刺激物。家長還需要經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濕度的變化。

3. 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又稱為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炎性疾病。

此類疾病由於可以導致寶寶外耳道不適或奇癢,所以經常可見寶寶撓耳等動作。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診斷除了憑藉耳科醫師的經驗外,還需要常規行外耳道分泌物塗片找真菌檢查,部分小朋友可能還需要行真菌培養甚至是活檢。

對於診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寶寶,以局部治療為主,一方面應該清除外耳道內的污物,保持外耳道乾燥;另一方面應局部應用抗真菌藥物,耳鼻喉科門診定期複診檢查。

4. 耵聹

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軟骨皮膚耵聹腺皮脂腺的分泌物,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及粘附灰塵等作用。

因為耵聹的存在,部分寶寶偶有耳內發癢而出現撓耳的表現,年輕的媽媽們則愛為孩子掏耳朵,而且非要把它掏乾淨不可,殊不知,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容易掏傷寶寶的外耳道而誘發感染。

所以如果小朋友撓耳不頻繁,耵聹又不太多的話,是可以不必經常清理的,如果需要清理也建議帶寶寶至兒童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行耵聹清洗。

作者:寇巍 主治醫師·小兒耳鼻喉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9193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