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媽媽抱著一個3個月大的孩子,孩子把小手放在嘴巴里「吧唧吧唧」的吃個不停,媽媽一臉愛意的看著孩子,一邊溫柔的說:「寶寶別吃手啦,不講衛生,不講衛生。」然後把手從寶寶嘴裡拿出來,寶寶瞬間怒了,開始大哭。
媽媽有點慌了,抱著寶寶晃著問:「寶寶哭啥?尿濕了還是餓了?」我笑著對那個年輕的媽媽說:「寶寶沒尿濕也沒餓,寶寶在生氣你打擾他工作了。」
年輕的父母們可能都不知道,0—1歲是幼兒的口腔敏感期,吃手吃腳丫是這個時期他們的工作,是他們開始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聽我解釋完,那個媽媽又把手放在孩子的嘴巴里,果然孩子就不哭了,開始很滿足的繼續「吧唧吧唧」。
口腔敏感期是寶寶智力開始覺醒的標誌,寶寶首先要通過吃手吃腳認識自己的身體、喚醒自己的身體,然後通過到處亂吃認識這個世界。
有經驗的爸爸媽媽都知道,把幾個月大的寶寶放在玩具堆里,他會把什麼都往嘴巴里塞,一會兒吃吃積木,一會兒吃吃橡皮鴨子,一會兒吃吃毛巾,而且吃的時候高度專注,充滿激情。爸爸媽媽這個時候不要很激動的打攪寶寶,他們是在這樣跟世界建立聯繫。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唯一能使用的器官是自己的嘴巴和視覺,而這個時候雖然寶寶能看到東西,但是大腦和眼睛的聯繫還沒建立完全,嘴巴是他和這個世界的唯一通道。
吃了0—1年的世界後,寶寶的手就會被喚醒,開始從口的敏感期,進入手的敏感期,這是就會停止到處亂啃。
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不要制止孩子「吃」,或者為孩子「亂吃」焦慮,而是要讓孩子「吃的乾淨衛生」,要經常給孩子洗手,注意孩子口唇周圍的衛生,以免長出濕疹,還要經常給孩子的玩具消毒。
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周圍不要放紐扣、豆子等可能引起孩子氣管堵塞的小物品,以免傷害到孩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