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我們常常看到,媽媽們似乎都喜歡用嘴親親寶寶額頭或者臉蛋等,以此來表現他們對寶寶的那份愛。可是,寶寶有的地方可以親,這個地方卻堅決不能親。
寶寶6個月後應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年齡的增加,輔食的種類和質地也要改變。在中國,很多家長喜歡將食物嚼碎後嘴對嘴給寶寶喂食,認為這樣既能幫助寶寶消化,還能培養親子關係。
醫師提醒家長,嘴對嘴喂食,可能會將胃病傳染給孩子。
兒童也是胃病高危人群
小兒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發生髮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因越來越被重視。
幽門螺桿菌(Hp)是寄居於人類胃粘膜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人是這種病菌的唯一自然宿主。
我國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兒童也不能倖免,他們也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這可能跟兒童胃功能發育尚未完善,控制胃酸分泌、免疫功能較低有關。
有報道顯示,大部分幽門螺桿菌攜帶者感染Hp都是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
Hp的感染率明顯增高,只是感染後大部分往往在成年後才發病,還有一些會在兒童期就已經發病,也還有一些甚至會終身不發病。
Hp感染後一般很難被機體清除而慢慢變成了慢性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從而出現厭食、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反酸、噯氣等症狀。
其中腹痛以持續性隱痛或陣發性痙攣性為多見。
此外,有些患兒還可能會出現有消瘦、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症狀,因此,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及時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除了胃病嘴對嘴喂食還可能傳染蛀牙
大人口中有幾百種細菌,通過嘴對嘴喂食或親吻可傳染的超過270種。
嬰幼兒抵抗力低,如果被傳染細菌就容易生病,比如齲齒也是一種很容易因嘴對著喂食而傳染的疾病。
預防疾病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是通過嘴巴吃出來的,因此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首先家長要有良好的喂養習慣,不要嘴對嘴喂食,不要嘴對嘴親吻寶寶。
其次注意飲食衛生,不要給孩子吃花花綠綠的零食,如辣條、路邊燒烤等。
第三,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病菌。
第四,加強鍛鍊,以提高機體抵抗病菌感染的能力。
大人親吻孩子不宜嘴對嘴
很多家長喜歡和寶寶嘴對嘴親吻,以此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不過,專家指出,這種做法是不提倡的,因為可能將病菌傳染給幼嫩的寶寶。
嬰兒易受病菌侵襲
專家指出,嬰兒免疫機制很弱,年齡越小的孩子抵抗力越弱。一般來說,大家都覺得,細菌、病毒只通過傷口感染,如果孩子的皮膚是完好的,就不會出現感染的可能。
但事實上,嬰兒的皮膚細胞之間很鬆弛,很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的侵襲。
當與嬰幼兒接觸時,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臉部的衛生。如果從室外回來,一定要先脫外套,然後洗手,再抱孩子。
如果大人存在皮膚性的明顯病變,特別是存在化膿、癤子等情況時,最好不要親或抱寶寶,避免寶寶被病菌感染。
很多時候,大人本身就是帶菌者,因為成人免疫力強,所以是隱性感染,並不發病,如手足口病、輪狀病毒等,但兒童抵抗力差,家長親吻孩子時就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孩子。
所以親吻、撫摸孩子前最好先洗臉、洗手。
抽菸父親更需清潔
很多父親都難戒掉菸癮,他們還會經常用親親寶寶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之情,對此,專家也提醒,愛抽菸的父親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因為抽菸的人在皮膚、毛髮、衣服上殘留著煙中的有害物質,經常抱寶寶會傷害寶寶稚嫩的呼吸系統。
為了寶寶的健康,爸爸最好自覺戒菸。如果菸癮比較大,沒有毅力戒菸,又實在想抱寶寶,就必須脫掉抽菸時穿的衣服、鞋子,然後洗乾淨自己的臉和手,再抱寶寶玩。
此外,專家還提醒,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幾乎都是大人傳給孩子的,因為幽門螺桿菌不但寄生在胃裡,還寄生在人的口腔牙垢中,家裡最好實行分餐制,孩子的碗筷要專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983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