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選擇最適合的奶粉, 挑奶粉應該注意啥?

母乳是最好的喂養,可有時難免母乳不夠,或者各種原因寶寶吃不到母乳,又或者要給寶寶斷母乳了,就需要給寶寶選奶粉了。但是看到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難免會眼花,什麼樣的奶粉適合寶寶吃?有什麼是需要避免的嗎?

挑奶粉應該注意啥

要考慮奶粉的吸收性

為什麼首先要考慮奶粉的吸收性呢?我們都知道 ,寶寶喝奶的最終目的就是吸收營養以滿足自身所需。如果奶粉的營養不被吸收,即使營養添加再豐富、再全面也是浪費。所以,選擇奶粉是首先要講究奶粉的吸收性。

目前,奶粉中常見的好吸收營養配方主要有OPO結構脂、α-乳清蛋白、益生元組合、β-植物油等。特別是OPO結構脂成分,不僅能夠鎖住更多脂肪、鈣質等營養,最重要的是,能夠減低鈣皂的產生,增加寶寶便便 的柔軟度,減少上火便秘 的可能。另外,因為opo分子結構層面的改變,增加了腸道益生菌—雙歧桿菌的數量,使營養更易消化吸收。OPO結構脂原是母乳中的重要營養成分,後來部分奶粉。

要考慮奶粉中的營養成分

提到奶粉營養,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奶粉營養是否全面,但並不能只考慮奶粉營養是否全面,還要考慮:

奶粉營養是否能滿足寶寶所需: 奶粉營養並非多多益善,最重要是看奶粉中的營養是否能夠滿足自家寶寶所需。各國寶寶的成長環境、身體 發育 狀況不一樣,導致了每個國家的寶寶所需補充營養不一樣。因而,給寶寶選奶粉,要根據自家寶寶的體質、發育狀況選擇適合的奶粉。可能相對於歐美地區的奶粉,亞洲的奶粉更能滿足中國寶寶所需營養(畢竟生活 環境更接近)。

奶粉營養成分是否合理: 目前,奶粉中的營養成分、含量約接近母乳,其品質越靠前。選擇奶粉時,還要考慮奶粉中的營養成分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接近母乳。比如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好是60:40,接近母乳。畢竟酪蛋白會形成不易消化的乳凝塊,奶粉中酪蛋白含量越高,寶寶越不容易消化。

還要考慮奶粉的口味

其實,奶粉口味好≠寶寶 愛喝,一般而言,寶寶的口味喜甜,奶香味、甜味較濃的奶粉可能更能引起寶寶的興趣。然而,口味清淡的奶粉更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實際上,有些奶粉比較香甜,是因為其配方中添加了蔗糖、香料、麥芽糊精等成分,寶寶雖然愛喝,但容易給寶寶帶來上火、虛胖等。

很多媽媽 可能覺得奶粉來源於牛奶,那麼奶粉中就應該有奶香味啊。其實不然,牛奶中天然奶香主要來源於牛奶中的脂肪成分,但牛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缺乏亞油酸,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所以,奶粉中通常使用脫脂奶粉,用植物油脂替換牛乳脂肪,自然就沒有奶香味。奶粉中奶香味比較重的奶粉,可能是添加了香精哦。

另外,根據國際《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 配方食品》規定,對於對於乳業嬰兒配方食品,首選碳水化合物應為乳糖、乳糖和葡萄 糖聚合物。只有經過預糊化後的澱粉才可以加入到嬰兒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而乳糖的甜度是很低,因而,媽媽在選擇奶粉時,儘量選擇口味較清淡,但有利於寶寶健康的奶粉。

你走入過這五個誤區嗎?

誤區一:寶寶奶粉,越貴越好

很多媽媽會覺得寶寶奶粉越貴越好,尤其是外國奶粉,比國內的要好。不惜高價海淘、代購,想盡一切辦法購買原裝進口奶粉。

且不說是不是國外的奶粉質量就是由於國內的,單從價格方面上看,國外的奶粉在本國賣的便宜是因為本國政策和福利;如果海淘代購回來,需要加上運費、關稅等,並沒有突出的價格優勢。

另外一方面,代購到的奶粉是否可以放心也是個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奶粉供貨都有市場配置,能販賣出境的數量有限,那種能夠大量代購的網店的產品可靠性真心難以保證。

誤區二:過度迷信奶源地

奶源,是很多媽媽選購奶粉最先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媽媽認為好的奶源就能造就好的奶粉。奶源的確是配方奶粉的基礎,但並不是奶源好奶粉就好。也就是說,優質奶源是好奶粉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好奶源有:瑞士、美國、紐西蘭、荷蘭、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優質奶源是全球共享的,不一定只有瑞士的奶粉品牌才能用瑞士的奶源;而且,媽媽們所熟知的許多知名大品牌,它們的奶源很多並不是產自本國,也是從全球好奶源地採購而來。所以說,在奶源共享的情況下,媽媽們在選購奶粉時不必把奶源地放在首位考慮。

誤區三:過度迷信口碑

有些媽媽特別想給寶寶最好的,所以專挑口碑、銷量最好的奶粉給寶寶。。其實,各國產的奶粉多數都是針對本國寶寶的身體特點研製的配方,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寶寶。

比如島國日本,由於實用海鮮特別多,國民體內從不缺乏鋅元素,所以日本奶粉配方中從不添加鋅,而大陸區域的寶寶大部分是需要從配方奶中攝取鋅的。如果媽媽沒弄清楚奶粉的配方,就長期給需要補鋅的寶寶喝無鋅奶,就可能會導致寶寶缺鋅,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媽媽們在挑奶粉時應以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需求為首要原則,不要過分迷信口碑和銷量。

誤區四:寶寶配方奶,越香越好

常聽寶媽說,寶寶喝的奶粉可好了,聞著特別香,自己都想喝。其實,奶粉原本是淡香、無特殊氣味的,就像母乳,成年人會覺得淡而無味。但由於國人飲食講究色、香、味,所以生產商為了迎合成年人的口味,可能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蘭素、奶香精等芳香物質,使奶粉沖飲時香氣撲鼻。但芳香物質只能改變奶粉的口感,並不能增加奶粉的營養。所以,奶粉不能僅僅用味道是否香濃來評論它的好壞。

誤區五:奶粉含鈣量越高就越好

寶寶發育初期,是需要一定數量的鈣,但並非是鈣越多越好,鈣太多了寶寶反而吸收不了,一般情況下,人體內鈣磷的比例是2:1。再有就是一些廠家為了提高產品的含鈣量,會添加化學鈣,更加不利於寶寶吸收,時間長了,可能會不利於寶寶的排便,甚至造成腎結石。

挑選方法

1、看顏色

奶粉應是白色略帶淡黃色,如果色深或帶有焦黃色為次品。包裝完整,標識有商標、生產廠名、生產日期、批號、保存期限等。不同材料的包裝,其保存期限不同。馬口鐵罐密封充氮包裝的保存期限為2年,非充氮包裝的為1年;瓶裝為9個月,袋裝的為6個月。

2、聞氣味

奶粉應是帶有輕淡的乳香氣,如果有腥味、霉味、酸味,說明奶粉己變質。脂肪酸敗味,這主要是奶粉加工時殺菌不徹底;脂肪氧化味,這主要是奶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所致;陳腐氣味和褐變,這是奶粉受潮所致。

3、憑手感

用手捏奶粉時應是鬆散柔軟。如果奶粉結了塊,一捏就碎,是受了潮。若是結塊較大而硬,捏不碎,說明已變質。塑料袋裝的奶粉用手捏時,感覺柔軟鬆散,有輕微的沙沙聲;玻璃罐裝的奶粉,將罐慢慢倒置,輕微振搖時,罐底無粘著的奶粉。

4、水沖調

奶粉用開水沖調後放置5分鐘,若無沉澱說明質量正常。如有沉澱物,表面有懸浮物,說明己有變質,不要給寶寶吃。取一勺奶粉放入玻璃杯內,用開水充分調和後,靜置5分鐘,水與奶粉溶解在一起,沒有沉澱。

不同階段寶寶的奶粉選擇

1、0-6個月的寶寶,需要著重增強吸收力

新生兒的腎臟尚未發育成熟,這個階段的寶寶身體臟器稚嫩,應儘量選擇促進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2、6-12個月的寶寶,需要著重增強免疫力

這一階段的寶寶,很多已經停止了母乳喂養。由於缺乏母乳中的免疫抗體,開始變得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建議選擇含有乳鐵蛋白、核苷酸等提升免疫力配方的奶粉。做優秀導購,關注奶粉與銷售。這些營養素本身就是母乳中很重要的成分,所以含有這些配方的奶粉會宣傳自己「近似母乳」。這些配方能夠幫助寶寶構築腸道和呼吸道雙重免疫屏障,有助於免疫系統成熟,真正增強寶寶免疫力,呵護寶寶健康。

3、1-3歲的寶寶,需要著重考慮智力和認知能力

1-3歲的寶寶,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突飛猛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這個年齡的寶寶會進食很多種食物,並從中獲得豐富的營養素。該階段應選擇含有科學配比的DHA-ARA的奶粉,因為這種成分能夠促進寶寶發育,提高寶寶的智力水平和視力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838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