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來臨,是上天贈予的最好禮物。但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手忙腳亂是寶爸媽最真實的成長狀態。孩子身體的任何部位一旦出現讓大人覺得不對的地方,就會徹夜難眠。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耳朵篇
孩子為什麼常揪耳朵、拍頭
很多嬰兒都有揪耳朵、摳耳朵、拍頭等習慣,家長多認為是耳道進水、中耳炎、耳垢等原因所致。
實際上這樣的動作多是因為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
孩子如果真是中耳炎,會有哭鬧、發熱等現象。內耳負責掌握人體的平衡,兩側內耳發育不夠一致,會使人感到耳朵不適,如同飛機剛降落時我們會感到耳內有東西存在。
有些孩子甚至會因此拒絕坐汽車安全座椅、坐車時哭鬧,甚至嘔吐。
孩子揪耳朵、摳耳朵、拍頭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輕輕揉揉耳朵,緩解不適即可。
這種情況會隨著生長發育自行緩解,多於出生後半年至12個月內消失。家長不用擔心孩子的聽力會受損。
平時家長可帶孩子玩鞦韆、轉椅等遊戲,協助內耳平衡的發育。
孩子抓破耳朵怎麼處理
由於嬰幼兒末梢神經發育不夠健全,也就是說孩子對疼痛沒有成人敏感!經常在抓耳朵過程中,造成耳郭或外耳道輕度創傷。
所以,出現一些局部抓痕,並不意味著情況嚴重。如果出現抓痕或少量出血,家長可以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擦拭局部。
耳朵不慎進水怎麼辦
如果懷疑游泳、洗澡的時候,有水進入嬰兒的耳道內,可在嬰兒耳郭內放入鬆軟的棉球,5分鐘後取出。鬆軟的棉球能將耳道內的水吸出。
耳道是遠端密閉的管道,洗澡、游泳過程中,水很難進入深部。如果使用棉簽等清理耳部,容易將水引入耳道深部,造成外耳道感染。
滴耳液正確用法圖示
正確使用滴耳液幾個關鍵點:將頭歪向一邊或側臥床上,將耳郭向下和向後拉伸以打開耳道。按醫生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耳內,並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3-5次有助藥液流入耳內。
耳朵里有響聲,不伴疼痛,很可能是耳石所致。若是耳石,可先滴軟化耳石的滴耳液3-5天,然後到醫院取出已軟化的耳石。否則取耳石過程會非常疼痛。
耳石的形成,與耳道正常分泌物有關,也與曾經的耳部感染有關。經常取出的耳石為深褐色,那是膿血性分泌物的干痂,說明孩子曾經患過中耳炎。
孩子得了中耳炎如何治療
如懷疑患有中耳炎,家長最好帶孩子去看兒童耳鼻喉科醫生,他們可以進行詳盡的檢查。目前,醫院的兒內科醫生沒有耳鏡,無法進行局部檢查。
診斷了中耳炎,醫生會根據情況給予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或其他途徑的抗生素應用。患有中耳炎的嬰幼兒,在完成抗生素治療後,應該找醫生複診。
中耳炎為嬰幼兒常見呼吸道感染之一,多為細菌感染。家長在家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孩子耳內狀況,所以耳溫測量可成為判斷嬰幼兒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簡易方法。同樣的體溫計,同樣的手法,分別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0.5度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對於中耳炎,首選抗生素治療。
如何給孩子清理硬耳垢?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耳朵內會出現結石樣的硬耳垢,非常擔心,其實,硬耳垢形成有以下原因:
1、出生時耳內存留的少許羊水;
2、耳內分泌腺的持續分泌;
3、洗澡時可能進水;
4、嬰幼兒易發的中耳炎。
耳垢本身對孩子不會造成傷害,適當機會取出即可。但若盲目去除硬耳垢,孩子一定會感到難忍的疼痛。
家長幫助孩子取出硬耳垢時,建議先使用軟化耳垢的滴耳液,比如碳酸氫鈉滴耳液,使用時讓孩子側臥,每天一次,每次1-2滴,滴藥後保持側臥至少5分鐘,連續使用5天,硬結的耳垢就會被軟化。經這樣處理後,耳垢就會非常容易除去了。
小兒耳朵護理一問一答
Q1 孩子一坐車就哭、頻繁揪耳朵,是不是耳朵疼,該如何處理?A
這與嬰幼兒雙側內耳發育不夠成熟有關。內耳掌握平衡,嬰幼兒的雙側內耳還不能很好控制平衡,這是發育中的常見現象。
為此,家長可有意識讓孩子玩坐鞦韆、轉椅等遊戲,逐漸訓練孩子的內耳。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以能接受的程度進行,避免孩子懼怕。
Q2 出牙和耳部感染都揪耳朵,要如何區分呢?A
出牙時,發熱很少超過38℃,而耳部感染時,體溫會更高些。
出牙時,只有嬰兒平躺時才會出現揪耳朵現象。而耳部感染時,嬰兒處於任何體位都會出現揪耳朵現象,平躺時會越發激烈。
還有,出牙時唾液產生過多,而耳部感染時不會出現口水過多現象。
Q3 孩子發燒了,怎麼判斷有沒有得中耳炎?A
發燒時,建議家長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測量體溫的方式有幾種:耳溫、腋溫、肛溫等。家庭中最為簡易的方式是測量耳溫。
因為耳溫計反應速度很快,數秒內即可獲得體溫結果。
如果發現孩子兩隻耳朵溫度差異超過0.5度,孩子很可能出現了中耳炎。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這時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Q4 孩子擺弄耳朵,是不是得了中耳炎?中耳炎有哪些症狀?A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擺弄耳朵就是中耳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嬰兒的咽和耳之間的咽鼓管較成人短平,咽部感染易同時出現中耳發炎和感染。
中耳炎屬於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既然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會出現發燒和其他不適,比如:咽痛、流鼻涕、哭鬧等。
孩子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不會僅僅只是擺弄耳朵。再有由於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感染,孩子不可能長時間擺弄耳朵而沒有其他表現。
Q5 我家小孩兩個月,耳朵里有很多黃色的固體物,耳朵外廓也有很多。有異味。有滲水現象。醫生說是中耳炎,開了頭孢克洛沖劑。請問這種藥對小孩有沒有副作用,得了中耳炎要怎麼治療?A
確診嬰兒患了中耳炎,就應接受耳道局部和口服抗生素治療,且必須堅持7-10天的治療過程。
任何治療都有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容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因此,可在口服抗生素2小時後,服用活性益生菌,每天1次即可。再有,堅持醫生推薦的抗生素療程,避免耐藥菌產生。
Q6寶寶3個月不到,最近發現他的耳位不一致,右臉比左臉大,是否可以通過睡姿來調整?網上說法不一,有說往臉大的一側睡,有說往小的一側睡,迷茫。A
嬰兒耳位偏差、左右臉不對稱,可能與斜頸有關。斜頸是嬰兒常見現象。
宮內胎兒姿勢和生產時牽拉都可能導致斜頸。由於斜頸引起長期歪頭,致頭顱骨發育不對稱,出現斜頭,也使臉部不對稱、眼睛大小不一、耳位出現偏差。
發現面部不對稱,先不要考慮哪種睡姿可解決,而是應該排除斜頸或應該積極通過按摩等物理治療解決斜頸。
如果是斜頸,要及時糾正,因為斜頸帶來的問題除了影響外貌,還會影響聽、視、牙齒髮育以及今後心理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783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