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

Hiew Fo ...| 2016-01-31| 檢舉

to 抱,or not to 抱,這是個問題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

「我家寶兒3個月,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

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

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鬧哪樣啊,我迷茫了…」

到底抱不抱?

先說說我家熊孩子的情況吧!

前段時間,好朋友來我家看望他

一開始認生,害羞的一直躲在我身後

沒過5分鐘,和我朋友就像老熟人一樣嗨玩

敏敏職業病又犯了

一邊和果汁玩,一邊觀察她

笑著對我說:

順便我倆也聊到了親密育兒法中關於孩子哭鬧要不要抱的問題

她說:「果汁這麼有安全感,親密育兒功不可沒」

回想起一年前果汁剛出生不久...

每次她只要一哭

愛的本能,都會把我「嗖」的彈到她身邊!

排除了:餓、屎、尿、熱等問題後

抱在懷裡安撫一下她就安靜了

我積極地回應著,果汁所有的哭聲

但是...

這樣的堅持,卻時常遭到其他「門派」的圍攻

所以家裡經常關於"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展開世紀大辯論

我一直堅持孩子太小一定要給予愛的回應

而爺爺奶奶卻總是用傳統的思維勸阻我說:

「孩子不能一哭就去抱,以後該累人啦!」

以前看過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裡面提到:

0-6個月的寶寶還沒有建立基本的

控制大人這個說法對於過小的嬰兒並不成立

哭是在表達需求(哭餓累困熱)和抒發情感(害怕等)

我說:「不理睬果汁的哭,對她會造成傷害的...」

爺爺奶奶卻覺得呆媽有些呆板,照書帶娃不可取

揮一揮手說:

「孩子才那麼小,哪兒知道啥叫傷害呀?!」

我說:「爸,您養了那麼多年花,其實孩子和花一樣」

用愛澆灌的寶寶,內心開滿陽光

看我很堅持要給抱的原則,他們也會尊重

但有時候還會拿鍛鍊孩子、培養獨立來說事兒:

「讓她哭哭有好處,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性」

可是呆媽真心不認同,因為

不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獨立,都是假獨立

相信世界是安全的,才敢去闖關啊!

不過讓呆媽最無語、最無力反抗的還是那一句:

「你們小時候都是這麼帶大的」

分分鐘1000點傷害...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每個寶寶獨一無二的氣質,需要獨家定製的愛

馬伊琍在那篇刷屏的《孩子,你慢慢來》中提到:

曾經風靡全美

坑爹坑媽又坑娃的

有一個美國醫生,把孩子當成冷冰冰的訓練工具

他堅持孩子哭著哭著自身就能產生免疫

若干年後大家驚然發現:

連他自己的孩子都有些精神問題

N年之後,那些信奉他的人深受其害

他們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母親的生疏

內心總是沒那麼陽光

哭聲免疫法的失敗在於沒有積極的回應

違背愛的本能,那些美國媽心也真是大...

呆媽發現

其實家裡老人一直嘮叨的「不要抱不要慣著孩子」的說法

就是中國式「哭聲免疫法」,異曲同工

隨著果汁不斷長大

呆媽「驚喜」地發現,最悲催的是:

該抱的時候不抱,不該抱的時候瞎抱!

現在果汁1歲多了,哭鬧很少了

偶爾有哭鬧,也是在表達需求

這個時候,你想抱也不能解決問題了

而是需要其他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

這個時期的寶寶哭鬧,基本上等同於「開口說話」

所以需要媽媽讀懂不同的哭聲

理解寶貝的需求

然後耐心地引導

所以

到底要不要抱,呆媽的做法就是:

沒有絕對!看年齡,看情況!

不同階段的孩子哭鬧應該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0-6個月很小的時候要經常抱寄予安全感,建立親子依戀

稍大一點,寶寶越來越「精明」了,光抱不管用,還要配合巧妙引導

呆媽不想為了所謂的「觀點鮮明」而違心站在一邊

孩子越來越大,我也越深刻的體會到:

育兒中很多情況沒有絕對,只有相信自己做媽媽的本能

愛的本能,就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轉自呆小賀,感謝呆媽的辛苦分享!

①加關注,與嘟嘟媽長期聯繫,教你如何應對熊孩子。

②每天分享我與熊孩子的精彩生活,你可以將你的精彩生活分享給嘟嘟媽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8748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